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农民工只打工不落户 称怕失地对子女教育帮助不大

2014年08月26日 17:00 来源:大众日报 参与互动(0)

  高青县木李镇侯家村是远近闻名的“蓝领村”,全村有65户不到300口人,青壮年劳力长年在外打工的占90%。

  今年48岁的侯喜亮是村里外出打工的“领头雁”,与妻子长年在淄博当建筑工,他一个月大约能干20来天,收入4000元左右。虽然在城里打工时间已有20多年,侯喜亮并不想将户口迁到城市。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不想扔掉家里的地。”侯喜亮一家五口人,有不到8亩地,打工在外很少回家,农忙时回家处理一下农活。他告诉记者,地里种着小麦、玉米,就算不种地,可以把地承包给邻居或流转给合作社。现在农户间承包费用一般为300元/亩,合作社流转1000元/亩。而一旦将户口迁出,没了土地,这些实惠同时也就没了。

  抱有这种想法的人不在少数,在50后、60后、70后等传统农民工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济南天桥区大桥镇一位50岁的农民工高杨认为,在城市生活成本太高,在农村,家里还有一亩三分地托着,心里有底。高杨的女儿现在在城市工作,但没有让她转户口,就是想保有农村土地。

  转户口未能改善子女教育

  来自济阳县太平镇的董春梅已经在济南生活八年,前几年还在天桥区买了房子,但她却一直保留着自己的农村户口。

  “几年前,我丈夫把户口落在济南,主要是考虑工作和孩子上学,现在看对孩子上学帮助并不大。”

  由于董春梅住房所在学区的小学教学质量一般,她又将女儿的户口办回了济阳。“孩子户口落回去后,能到济阳实验小学读书,之后还可以直升到济阳最好的中学实验中学。”

  “现在很多农民工落户城镇主要为让子女接受更好的教育。”省公安厅治安总队相关负责人介绍说,由于教育资源不均衡,想要上好学校还是比较困难。

  除了济南、青岛以外,我省已全面放开中小城市的户籍迁移限制,但是对农民工而言,即便能落户城镇,在教育资源竞争中也处于劣势,他们依然感觉自己并没有享受到城里人的待遇。

  此外,城市房价、住房租金相对较高,而农民工收入不高,大多不能获得住房保障。侯喜亮夫妻俩现在就“蜗居”在一个八九平方米的“夫妻间”,条件非常简陋,业余生活非常贫乏,“住房问题不解决,落户就没太大意义。”

  “带地进城”政策知晓率低

  采访中,很多农民工如此感慨:现在“农转非”容易,“非转农”却很难。很多人当时户口转出去,地也退给村里了,现在想再回去要地也不可能了。

  “户口迁移遵循自愿原则,一般是在哪里工作然后把户口迁到哪里,不迁还是牵涉到自身利益。如果确实是在农村居住,还有承包地,是可以落户到农村的。”省公安厅上述负责人说。

  据悉,落户小城镇,此前有两个限制条件,即合法稳定就业和合法稳定住所(包括租赁),现在是只有合法稳定住所(包括租赁)一个条件即可。对在城区人口50万至100万的城市,限制条件较小城镇多,但明确对“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这一要求,不得设置住房面积、金额等要求。

  实际上,我省在去年9月出台的相关意见专门作了强调,农民工落户城镇可保留宅基地承包地,不得强制或变相强制收回。

  但记者近日采访发现,对于“带地进城”等这些释放诸多利好的政策,很多农民工并不知晓,好政策如何从政府部门走出,进入农民工家庭,依然是当前亟需解决的一个问题。(记者 张春晓 齐 静)

【编辑:刘彦领】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