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官员不能只在媒体问政时坐立不安

2014年08月28日 11:01 来源:湖北日报 参与互动(0)

  持续四年的媒体问政,已成为我省提升民众社会治理参与度、提高行政管理透明度、改善投资环境的一个重要抓手。其品牌效应正在不断凸显。本报昨日报道,在我省“2014媒体问政活动”中,消防许可证的潜规则、职能部门拒不履行合同等问题被曝光,一些干部头上冒汗,一些厅官坐立不安。

  官员坐立不安,说明媒体问政有作用、有痛感、有触动。不过,官员不能只在媒体问政时才坐立不安。这里面有两层意思。第一,媒体问政是考试,功夫不在考试在平时。只有平时把职责尽到了,把工作做好了,把矛盾解决了,在台上才不会有心里发慌、头上冒汗、两腿打抖、无言以对的尴尬。第二,坐立不安不能止于台上,而应是一种为官履职的常态——时时刻刻以百姓民生为念,以苍生疾苦为念,以党和人民的殷切期许为念。

  从这个意义上说,坐立不安是一种有担当的从政品质。事实上,前人早就强调为官要“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坐立之间,精神上不可稍有懈怠。不光是坐立,有时连睡卧都应不安。清朝官员郑板桥半夜听到风竹之声,发出“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的感慨,一时引为佳话。可以说,“坐立不安”本质上是一种对百姓的责任感、对发展的紧迫感、对矛盾的焦虑感、对问题的紧张感。古代大夫尚且能够如此,今天的领导干部难道不更应该这样吗?

  今天,我们干部的作风有了很大改进。同时,我们面临的局面依然复杂,面临的问题依然棘手。小到一个社区一个乡镇,大到一个市州一个省份,能不能把治下的问题解决好,把经济民生搞上去,关键在于是否实现了社会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关键要看各级领导干部的态度和作为。民众不怕官员坐立不安,怕就怕一些官员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安逸荒政、慵懒散软,对批评熟视无睹、对问题安定自若,一副“脸一死天下无敌”的漠然状。

  光不安还不行,还须拿出切切实实的作为,交出可感可知的实绩,让老百姓复评复议。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百姓的触感最灵敏。一个机关、一个干部是不是真心为百姓干事,事情干得怎么样,稍假时日就能从媒体问政、街谈巷议以及网言网语中体现出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生态文明整体没搞上去,老百姓不会满意;反映强烈的具体问题没解决好,老百姓也是要骂娘的,组织上也是要问责的,官员能不坐立不安吗?

  如此说来,为官岂非不易?的确不易。我们党的性质决定了我们的“官”天然就与荣华富贵、安逸享受没有关联性、互渗性。为官者必须夙夜在公,一心为民,迎难而上。当官苦不苦,苦!累不累,累!有没有价值,有!焦裕禄、孔繁森等先贤,为什么至死不肯停歇为人民服务的脚步,因为不把困扰群众的难题解决掉,他们到生命最后一刻也不安心,所以他们英名不朽。

  台上台下,都要常怀“唯恐愧对百姓”的不安,这或许正是媒体问政在治理层面要达致的目标。

  本报评论员 李思辉

【编辑:高辰】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