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后人忆张治中兄弟抗战往事:后人永远的骄傲

2014年09月02日 10:1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后人忆张治中兄弟抗战往事:后人永远的骄傲
    图为张素和展示其父亲张本禹的照片,他走上抗日战场,就是因为他的兄长张治中。中新社发 张浩 摄

  中新社北京9月2日电 题:后人忆张治中兄弟抗战往事

  作者 刘文曦 邢利宇

  “噢,回来了。小宝,过来。你妈妈可好?大伯呼唤着我的小名,亲切地拍拍我的头。”年逾古稀的张素和有关大伯张治中的回忆中,满是对自己的疼爱。

  张治中,著名中国国民党抗日爱国将领,是蒋介石八大亲信之一,也被毛泽东称为“三到延安的好朋友”、“真正希望和平的人”。

  近日,张素和在北京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讲述这一位曾受国共两党领导人赏识的抗日名将兄弟抗战的旧事。

  张素和说,父亲张本禹走上抗日战场,是因为他的兄长张治中。

  1925年,张治中追随孙中山至黄埔军校。时逢军中急需人才,张治中立即修家书给远在家乡安徽巢湖的二弟,“这个地方非常锤炼人,你愿不愿意出来?”受到感召的张本禹到广州报考黄埔军校,成为黄埔三期学员。

  1932年起,张本禹先后参加绥远抗战、百灵庙战役、南口战役。1937年7月,时任十三军第四师十二旅少将副旅长的张本禹,在南口战役中不幸遭遇日寇飞机轰炸阵亡。

  “父亲出征时,和母亲结婚仅八个月。当时父母都未曾想到一别即是永诀!留下还在母亲腹中的我”,张素和眼圈湿润低声说,“所以,我没有见过我的父亲。”

  母亲后来告诉张素和,父亲去世时,大伯张治中正在淞沪会战战场鏖战;得知二弟阵亡消息,他痛心不已,写信给弟媳,“我虽然失去了一个心爱的弟弟,但是我得到了一个很好的妹妹。”并表示,你们母女或住张家,或住娘家,他都会尊重意愿并尽力照顾。

  那以后,张素和与母亲多半时间与张治中家人生活在一起,“大伯一家一直照顾着母亲和我。”

  对于弟弟战死沙场,张治中多年后仍特别留意在张素和孤儿寡母面前不提抗战往事。虽然兄弟同上战场、共御外侮,是后人永远的骄傲。

  张素和让记者看一份珍藏多年的报纸,其中有题为“一屋走出两位将军三位军人”的报道。她自豪地介绍,张家兄弟共四人,两位将军是指张治中和张本禹,还有一位军人是小弟张文心。

  当年,张家家境清寒,是张治中先到合肥为人打工,又因学习好,由受雇的人家帮忙送去保定陆军军官学校,从此走上戎马生涯。“是大伯不断追求上进的精神,也给他的弟弟们作出了榜样!”

  多年后,军人的忠诚和耿直特征仍伴随张治中,其中一件事张素和至今记忆犹新。那是文革时期,她随丈夫到外地工作,因回京心切,自作主张脱离了原单位。

  这一举动使张素和受到大伯严厉批评,“人和工作就是鱼和水的关系,鱼怎么能离开水。做事要有事业心,你怎能随意辞掉工作?”

  张素和还记得,大伯有个“礼品簿”,里面用毛笔小楷做着工整记录,每一笔都是人们给他提出的意见、建议。张治中将军将它放在手边随时翻看,还曾对侄女说,别人提出的意见建议都是帮助我进步,你们以后也要这样。

  在张治中的言传身教下,这个抗日将领大家庭,如今有民主党派人士,也有成员加入共产党,成为一个真正“国共合作”的典范家庭。

  如今儿孙满堂,晚年生活幸福美好,但是提及上世纪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华大地的侵略,张素和依然心绪难平,“我们珍视和平,也一定不能忘掉国耻。只有国家强大了,人民才不会被外人欺负。”(完)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