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新疆回民小吃街:能在一桌吃饭,才算真朋友

2014年09月05日 18:2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社昌吉9月5日电 题:新疆回民小吃街:能在一桌吃饭,才算真朋友

  作者 杨静怡

  “别人都去滨湖河拍婚纱照,我就坚持来小吃街拍。”在昌吉回民小吃街里,正在一座砖雕前拍摄婚纱照的藏族新娘余颖这样告诉中新社记者。

  小吃街位于新疆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昌吉市,该州生活着回、汉、维吾尔、哈萨克等40余个民族的居民。在昌吉市出生、长大的余颖从小爱吃粉汤等清真美食,对回族的九碗三行宴印象颇深。

  余颖取景的这处砖墙被赋予“各族人民幸福美满,生活富足”的含意。她说,小吃街很有特色,砖雕的寓意也非常好。

  小吃街里,饕客既能欣赏回族特色的砖雕图案,也能看到汉族传统的青砖绿瓦,两种风格结合别有一番景致。

  昌吉市外宣办主任盛岩介绍,小吃街自2008年9月开始运营,现有商户60余家,其中38家专营餐饮,以回族小吃为主,经营者多为维吾尔族、回族、哈萨克族、东乡族等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商人。

  能不能在一张餐桌上吃饭,是中国人衡量人际关系亲疏的标准之一。昌吉这条小吃街上,任意一家店铺,都能看到许多正大快朵颐的食客。

  一些外卖店铺更是排起了长龙。队伍最长的,是一家卖炸糕的铺面。内地游客章先生排队十几分钟、买下十多个炸糕,儿子一拿到手就往嘴里送,“好吃的东西,回族、汉族都爱吃”,章先生说。

  巴哈古丽的小吃店人满为患,她麻利地为顾客切着羊杂,抽空回答记者,“做羊杂的秘方是家传的,保留了维族的传统,很受欢迎,哪里来的客人都喜欢。”

  因为父亲是回族,巴哈古丽还有个回族名字——马燕。和母亲一样,巴哈古丽也嫁给了回族青年,这家店就是小夫妻俩一起经营,到如今已六年,每天生意的流水能达到3000多元人民币。生意太好,5个月前,他们的分店开张了。

  同一条街上,马建英开的也是夫妻店,和丈夫一起经营回民传统杂粮、糕点,“麻花每天要做上千个”。因为生意忙,马建英雇了三个维族店员,“两个民族的传统糕点相近,她们都会做”。与其说是雇佣关系,她们更像好姐妹,做着麻花聊家常,好不热闹。

  马建英也说,老百姓想的都是怎么把日子过好。他们家原是农民,看到小吃街的商机,决定一试。如今生意做得越来越好,他们正在考虑扩大经营。

  盛岩介绍,小吃街的品牌已经打响,商户年均人收入超过6万元。即使淡季,每天客流量也在两三千人次。8月25日结束的新疆昌吉美食节,八天时间内共接待各地饕客10万人次。

  还让马建英自豪的是,原在北京读新疆内地高中班的弟弟,今年夏天刚考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对于一家人来说,生活充满了希望。

  店面那一头,戴着回回帽的丈夫正低头清点货品。他说:“新疆老百姓,不管什么民族都相处很好;那些拿民族差别说事儿的,都是头脑简单的人。”(完)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