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政府怎能坐看无障碍的士成货车?

2014年09月10日 15:31 来源:羊城晚报 参与互动(0)

  曾作为亚运会期间特定服务残疾人的“无障碍出租车”近日不再长期闲置在出租车公司或等待96900统一电召,而是由的哥们广派卡片建立起一个“约车小平台”,甚至还有的哥打着“高端商务接送”的名义开网店拉生意,更有市民报料,在十三行批发市场看到这些车跑去拉货。

  这100辆车大部分时间都服从一个神秘的手机号码在后方“调度”,车辆招之即来。其中的“秘密”在于:通过电召平台调度出车是按表算费,而联系私人出车则可以商量价格,完全是市场化导向,且不在任何监管之内。

  区区100辆无障碍的士,对广州来说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了。但公共电召对其的统一控制权事实上已经被瓦解。这个特殊的士小团体实际上私下独立出来,不再是市民期待的公平可得之公共服务了。它就这样一边继续拿着政府的补贴,一边自谋出路。而上级主管单位也态度暧昧,理由是这些车经营和养护成本太高,太“烫手”了。

  从市场经济常识来看,特殊的士本身属于小众的“高端服务”,哪怕它服务的其实是最弱势的群体。它的油耗是普通的士车的两倍,如果要求它按一般的士收费标准,显然是会亏损的,或者说消费者是“占了便宜”的。政府对这些特殊的士有补贴,偏偏特殊的士无法甄别障碍人士和排斥占便宜的乘客。这就导致补贴未必能回馈到有需要的群体上,财政补助可能导致搭便车行为,困难群体的福利会被抢夺。

  特殊的士自发形成约车小团体,固然是真正面向市场的“自我拯救”之举,但它引发的冲击公平和福利的危机也就更加严重了。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卡住财政漏洞,首先就得在源头保证无障碍需求和无障碍的士之间合理的匹配,可惜政府没法管住其他需求方。除非民政部门给残疾人都发个乘车IC卡,嘀卡才提供特殊服务,否则就属于违规。但相关部门愿意为了这100辆车推出涉及面如此广的政策吗?即使推出,是不是又要更大的队伍进行监控呢?而且,非本地户口残疾人怎么办?

  如果说为这些特殊的士单独制定价格标准,以达到盈亏平衡点,免除政府财政之累,此举又可否呢?若此思维一推行,很可能就是在为公共交通服务开了一个价格歧视的口子。推而广之,类似新能源公交,低平台无障碍的公交大巴是不是就有理由收费更贵?最后,穷人很可能日益被分化去接受末等的服务了。

  从无障碍的士的荒唐现实,可以看出有关部门虽然希望能为社会福利作贡献,无奈对市场规律的认识是不足的,只能不断在舆论压力下找补丁。可惜在某些人眼里,困难群体的事务永远不会是经济大局的重点,导致他们的需求总是被漠视。本意是服务残障人士的出租车,沦落到在市场拉货,有关部门还能坐视不管吗?(耀 琪)

【编辑:刘彦领】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