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消费误区是“美白猪蹄”推手

2014年09月10日 15:32 来源:羊城晚报 参与互动(0)

  近日,记者发现北京朝来万通农贸综合批发市场肉类大厅内,有很多摊点销售光鲜白嫩的猪蹄,有商贩称,这类猪蹄是加工点通过“药水”浸泡而来。记者将样品送交第三方机构检测发现,多个摊位的样品残留双氧水和工业火碱。(9月9日《新京报》)

  泡制“美白猪蹄”的初衷不难理解,其目的不过是商业逐利之下,让产品更具有“卖相”。就整个产业链条而言,“药水”浸泡属于一种“额外成本”,原本从冻库中采购的猪蹄,在质量上并无问题,可直接销售并放心使用。经过“美白”这一环节,反倒让产品质量发生了变化,由合格食品成为“毒品”,不能不说消费误区的存在,在其间扮演着推手的作用。

  肉要越瘦越好,菜要越绿越好,猪蹄则是光鲜白嫩最逗人喜欢。正是在这样的消费需求之下,瘦肉精大行其道,催色素也成为行业秘密,“美白猪蹄”也应运而生。其实,“美白”之法在诸多案例中已有呈现,比如用福尔马林对海鲜的漂白和保鲜,早成食品行业的惯例。若没有消费层面的抵制,那么供给层面的迎合,就会无所不用其极。

  事实上,与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完善的国家相比,国内监管体系的差距不仅在于行政监督和技术监督上,更在于公众权利意识和安全素养上。缺乏最基本的安全常识和识假防假能力,同时还因为普遍性的消费误区而产生错误的导向。假若人人都能成为“编外监督员”或者“义务管理者”,“全民监管”的成色更足的话,那么不仅对于商业诚信,对行政监管的作为,也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消费误区与商业诚信是彼此的存在。在构筑商业诚信的时候,不要淡化了作为消费的责任与权利。只有做好了自我,才能共同筑好食品安全防线。(堂吉伟德)

【编辑:刘彦领】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