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食品安全事件为何总靠央视曝光

2014年09月10日 15:57 来源:南京日报 参与互动(0)

  昨天,央视以《重污染的海参圈》为题,曝光渤海湾海参养殖场大量使用抗生素、杀虫剂等药物,很多药物对海参不起作用,但对其他生物危害巨大,大量用药后,同一区域的乌鱼、对虾都灭绝了。同时,海参圈5年清圈一次,每亩地要用掉80公斤生石灰杀菌,大量生石灰随潮水排放到近海,对海域造成严重污染,状况触目惊心。

  今年以来,从毒鸭血、毒奶粉,到烂芒果、病死猪、假羊肉,再到抗生素海参,央视曝光的食品安全事件已达数十起。公众在揪心之余也不停追问:曝光为何总靠央视,真正该对食品安全负责的部门去哪儿了?难道所谓的监管就是跟在央视后面“灭火”吗?

  深入剖析昨日央视报道,会发现其与以往案例既有不同之处,也有类似食品安全事件的典型性、代表性。“曝光为何总靠央视”的疑问或可从中得到解答。

  近10年来,由于海参养殖的暴利,辽宁、天津、山东、河北等省市的近岸湿地几乎都被海参养殖基地占据。整个渤海湾从辽东半岛到山东半岛海参圈连成一片,一个村就有8000多亩,大的圈甚至达几万公顷。高密度、大规模的近海养殖,必然导致病害多发,大量投放抗生素和各种农药也成为必需的选择。因此海参的食品安全问题,与毒凤爪、美白猪蹄等个案不同,却和“三聚氰胺奶粉”类似,是整个行业、产业的畸形发展导致的。

  在这样的产业背景下,即使不存在利益关联与腐败现象,也难免有地方保护思维作祟。产业与地方往往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平时监管部门对养殖户敲敲打打可以,一旦真出了问题,反而第一时间帮他们捂着、盖着、遮着——这个篓子谁也捅不起啊!当然,央视要来曝光那是没办法,属于“天灾”,怪不到谁的头上来。于是,三聚氰胺与抗生素成了“行规”,成了公开的、却不能说的秘密。不仅监管部门失语,地方媒体也普遍沉默。

  抛开人为主观因素,相关立法与监管机制也严重缺失。以围海养殖为例,个体经营者与村里签订集体承包合同即可,很多手续都是后来才在当地海洋渔业部门补办的,养殖户现在每年都要向渔业部门缴纳海域使用金。但实际上该由哪个部门负责管理,养殖户根本不清楚。农业部颁布的几部法规,虽对养殖业中抗生素的使用作出限制,但却面对无人执行的尴尬。曾有专家指出,中国缺乏相关的制度设计和专业机构。“没病的时候,海洋、水产、技术推广和兽医站谁都管;一旦发生疫情,谁也不管,都没有责任。”

  这些,何尝不是整个中国食品安全的缩影?央视能做的只是曝光而已。然后呢,谁来改变?如何改变?(刘大山)

【编辑:刘彦领】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