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国企薪酬改革不是单纯降薪

2014年09月12日 15:20 来源:燕赵晚报 参与互动(0)

  世界经济论坛2014年新领军者年会在天津开幕,中石化集团董事长傅成玉谈及高管限薪等国企改革议题时表示,限薪这件事应该做,“如果我们国有企业的领导者想赚大钱,你最好离开这个平台,你跳出去,别在这儿干。”(9月11日《新京报》)

  一些数字或许更能说明问题,中石油原副总经理李华林2012年薪酬总计为1387.2万港元,2012年李华林在管理层激励期权上至少赚了1.7亿港元。一些国企高管收入如此打眼,难怪坊间传言“高管干一天,职员干一年”。

  当然,民间社会诟病央企薪酬制度,不仅在于眼红高管收入高得吓人,以及国企收入分配带着浓厚的行政色彩,还在于国企对社会的反哺,与其占有的社会资源、享受的各种政策优势很不相称。近年来,央企红利的上缴比例一直维持在百分之十几的低水平,因此,国企及国企负责人挣得越多,越不受人们待见。然而,是不是让所有“国企人”都赚不了大钱就完事大吉了呢?答案是否定的。

  《中央管理企业主要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方案》出台后,习近平总书记用16个字概括了改革标准:水平适当、结构合理、管理规范、监督有效。“水平适当”不仅是指国企人的收入要考虑社会观感、市场平均水平等,还要让个人的绩效水平与收入水平相适应。如果在限制国企负责人不合理高收入的同时,将部分人合理的薪酬也一起降了下来,无异于进入另一个极端。

  国企高管薪酬制度改革的目标之一是限制部分高管(也可说是高官)的畸高收入,而非让所有人在国企都赚不了大钱。例如一些在国企内任职的技术型、管理型尖端人才,若能有重大的贡献(而非政府政策性扶持),让该国企迅速或持续壮大,进而推动整个国民经济社会的发展,此等人才依靠自己的能力拿比国企主要负责人还高的薪水,甚至赚大钱发大财,恐怕人们也不会说什么。

  国企薪酬制度改革远非单纯让人在国企挣不了大钱或让想挣大钱者离开国企那么简单,它涉及国企身份制度改革、市场化改革、监管体制改革等诸多深层次问题。解决这些问题任重而道远,每一步都当审慎而行。(湖北咸宁邓子庆 )

【编辑:杜雯雯】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