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如何走出“小偷反腐”的囚徒困境

2014年09月12日 15:39 来源:济南日报 参与互动(0)

  34岁的王胜利是驻马店市上蔡县黄埠镇小王营村人。2005年起,以王胜利为首的盗窃团伙就将偷窃目标锁定为政府机关办公楼。驻马店市现辖9县3区,王胜利团伙至少盗窃过其中5个县的多名县处级官员。2012年底,该盗窃团伙被抓获后,却因为警方和被偷窃官员各有“软肋”,令简单的盗窃案衍生出一系列的生态链。(《新京报》9月11日)

  现实往往比小说更精彩,在这起案件中,现实的荒诞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小偷专偷政府官员,本来属于高风险的勾当,却因官员多未报警而长期逍遥法外;县委书记家中被盗百万巨款,非但无意追回,反而数次向公安局长施压,迫使其将盗窃金额从100万元改为6040元;警察抓小偷乃是正义之举,没想到暗地里却涉嫌瓜分赃款赃物……小偷是贼还是反腐奇兵?县领导是蛀虫还是人民公仆?警察是抓贼还是监守自盗?角色之混乱,让人瞬间凌乱。

  尽管案件中的每一个情节都叫人拍案惊奇,但细细品味,却又都在情理之中。小偷偷官员,官员向警察施压,警察又诱使小偷改口供,三者之间因为互有把柄互相牵制,形成了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封闭关系,但凡有一方跳出这个利益链,则会导致满盘皆输。人都有趋利避害的本能,尽管三方都在干着违法犯罪的事,比如在这起盗窃案中,各方却都实现了利益最大化。说白了,这起案件与博弈论中著名的“囚徒困境”大抵类似。

  小偷反腐,情妇反腐,官员内讧反腐,往往会让公众莫名亢奋,但其实人人都知道,此种另类反腐终究是靠不住的。原因在于,一方面由于缺乏制度性的保障,另类反腐只具个案价值,没有普遍意义;另一方面,在一些地方的政治生态中,整个权力体系缺乏必要的制衡。

  县委书记掌握了公安局长曾经买官的事实,既不举报也不调查,暗藏的是一种“奇货可居”的心态,果然,公安局长投桃报李,第一时间将“县委书记家中被盗百万”这个明显是腐败线索的信息告知了县委书记。在这其中,县委书记是不受约束的,公安局长也是不受约束的,约束他们的只有关系和人情,谁掌握的信息多,谁就是笑到最后的人。在这场交易中,“小偷反腐”只是微不足道的花絮,甚至是巩固和增进官员与官员之间友情的催化剂。

  权力腐败从来不是个别的现象,背后一定伴随着一个地方权力生态的整体性沦陷。也因此,反腐败既要加强对官员个体的监督和约束,同时也要注重对权力体系的结构性治理。譬如,公检法及纪委、监察部门,既是权力监督机构,又身处权力体系之中,如何保障他们的独立性,如何切割他们与权力尤其是一把手之间的利益关联,杜绝彼此之间的信息往来?这既需要精准的职能定位,也需要明确权力边界。(吴龙贵)

【编辑:刘彦领】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