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医疗鉴定不是医疗纠纷“终审判决”

2014年09月13日 10:58 来源:北京青年报 参与互动(0)

  医疗鉴定结果并非医疗事故纠纷的“终审判决”,如果不能达成协议,则司法诉讼将是解决纠纷的最佳途径。而一旦走上法庭,裁判权便掌握在法官手中,再“权威”的医疗鉴定,也不能成为法官做出裁决的直接依据,而只能是证言和参照而已。

  “湖南湘潭产妇剖腹产时死亡”事件又有进展,专门成立的“湖南湘潭市8·10产妇死亡事件”联合调查组9月11日通报,经湘潭市专家鉴定组鉴定,产妇的死亡原因符合肺羊水栓塞所致的全身多器官功能衰竭,事件不构成医疗事故。

  不难想象,这一鉴定结果公布,必然再次引发舆论热议,基于不同立场和情感的各种观点,将再次慷慨激昂地出现在网络舆论场上。事实上,在新浪发布这一消息的报道后面,已经有数千条留言,舆论“复议”已经开始。而且毫不意外,争议果然聚焦于鉴定组是否足够独立?与院方是否存在利益关系?其鉴定结果是否可信?

  这是一组有力但很难求解的递进式质疑:如果鉴定组不够独立,就可能与院方存在利益关系;如果与院方存在利益关系,其鉴定结果就可能掺杂利益或情感因素而有失公正,而且只能是向不利于患者的一方倾斜。而另一个逻辑链条是:既然是医疗鉴定,必然由医学界人士进行;既然同在医疗圈中,则很难避免直接或间接的同学、同事、师生、同行关系。两个逻辑链条碰撞到一起的结论就是:所有的医疗鉴定都不中立,而且必然都对患者不利。多年来医患纠纷始终很难在既有的救济制度,如法律诉讼中解决,却快速地滑向对抗式的暴力伤医或医闹手段,都和这种深度的不信任相关。

  此次医疗鉴定结果能否得到公众信任尚难预料,但从具体情况分析,可能比以往类似的事件为好。首先,前期的新闻报道和随后的舆论热议中,“羊水栓塞”的凶险已经广为人知,湘潭孕妇死于羊水栓塞的结论比较容易被公众接受;其次,媒体过分煽情的最初报道,一方面激起舆论对“医护人员集体失踪”的愤慨,另一方面也因其不够专业和倾向太过明显而被受众质疑。这种质疑客观上有助于公众接受另一种结论;再次,接连不断的暴力伤医事件,已经大大耗损了患者一方在医患矛盾中的道义优势。面对一起医患纠纷,作为旁观者的公众已经不再当然地把同情和支持给予患者,而是开始尝试对双方的具体责任、是非进行客观分析,面对医疗鉴定机构和由其做出的结论,至少不再持一概排斥、拒不接受的绝对态度。

  但即使由于以上因素的存在,而使此次鉴定结果得到舆论的部分信任,但作为整体的医疗鉴定制度,仍然面临信任重建的艰难任务。让疑虑重重的公众,相信一群医学界人士对另一群医学界人士所做的责任鉴定,确实不太容易。

  但可以提醒一下公众的是,医疗鉴定结果并非医疗事故纠纷的“终审判决”,如果不能达成协议,则司法诉讼将是解决纠纷的最佳途径。而一旦走上法庭,裁判权便掌握在法官手中,再“权威”的医疗鉴定,也不能成为法官做出裁决的直接依据,而只能是证言和参照而已。如果患者家属能够拿出更有力的证据,甚至可以质疑乃至推翻既有的医疗鉴定结果。

  碰巧生在这样一个信任崩塌的时代,社会和个人都不得不付出极其高昂的代价。在不信任中自我折磨和彼此折磨,就是代价之一。但愿我们都能早点走出这个困境。评论员 张天蔚

【编辑:何敏】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