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新型城镇化要盯住“人”来作文章

2014年09月19日 11:03 来源:北京日报 参与互动(0)

  城镇化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如何在城镇化历程中盯住“人”来作文章,切实增进人民福祉,是当下必须回答的时代课题。让现代文明从形式到精神普及到城乡大地,百姓生活就一定会越来越幸福,中国发展图景一定会越来越美好。

  16日,李克强总理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试点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我国各地情况差别较大、发展不平衡,推进新型城镇化要因地制宜、分类实施、试点先行。新型城镇化贵在突出“新”字、核心在写好“人”字。

  “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城镇化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其核心是人的城镇化。我们推进新型城镇化,目的在于造福百姓,让百姓真正融入现代文明,共享中国乃至人类发展的成果。这些年来,中国城镇化成绩斐然,目前城镇化率已超过50%,但各种问题也频频出现,尤其是城镇化、工业化、现代化的叠加进行,使得矛盾更为复杂,“两栖”状态、“候鸟式”迁徙、二元结构等无不有待解决。如何继续在城镇化历程中盯住“人”来作文章,切实增进人民福祉,是当下必须回答的时代课题。

  “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这是古人对“天下大同”的美好构想,也揭示出最朴素、永恒的民生诉求。李克强总理提出城镇化要以“三个1亿人”为切入点,正是着眼于解决民生问题,让百姓安居乐业。这其中,尤其要妥善安置进城农民。进城农民顶着城市的“半边天”,是城市建设发展的重要力量,却常常徘徊在城市边缘,难以真正融入城市。解决其基本的生活需求,变“忧居”为“安居”,变“就业”为“乐业”,让其能够在城镇实现体面劳动尊严生活,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一环。

  物质条件的改善是起点,却不是终点。面对繁华都市,却像隔着“玻璃门”,奔走于水泥丛林之中,仿佛无根“浮萍”,这恐怕代表了许多人的感受。安“身”重要,安“心”更重要。推进新型城镇化,不能忽视精神层面的充实,要让百姓在精神世界实现城镇化,从心灵上、思想上融入现代文明。相对于住高楼、改户口等直观指标,现代文明下城镇化内涵更需要丰富。只有在文化、法治、科技等各个领域,满足人们更高层次的需求,建立起人们对城市的认同感、归属感,培养起人们更符合现代文明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才是有血有肉的城镇化、现代化。

  推进新型城镇化,不是简单的人、财、物往城市聚集,更不能“以城吞乡,驱民上楼”。进城安居只是新型城镇化的一翼,而另一翼则是乡村建设。日前,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同志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经验交流会上,提出要继承和弘扬有益于当代的乡贤文化,发挥“新乡贤”的示范引领作用,用他们的嘉言懿行垂范乡里,涵育文明乡风,这其中正蕴含着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思路。这些年,由于乡村与城市的巨大差距,乡村的“秀才”都挤进了城里,客观上加大了城乡二元分化,一些乡村失去活力,面临凋零的危险,还有一些乡村的自然、历史、文化风貌逐渐湮灭,让人找不到乡愁。在这种情况下强调发展乡贤文化,正是要通过一批成长于乡土、奉献于乡里的“新乡贤”,将部分乡村的“空心”重新充实起来。只有建设好乡村,让中国的乡村更宜居、宜业、宜人,融入现代文明,我们的城镇化才能走得更理性、更顺利。

  城镇化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带领占世界1/5的人口实现城镇化,并非易事。责任重大,需要迎难而上;时不我待,还得稳扎稳打。盯住“人”来作文章,让现代文明从形式到精神普及到城乡大地,百姓生活就一定会越来越幸福,中国发展图景一定会越来越美好。(胡宇齐)

【编辑:李欢】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