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42岁女子请假两月合肥街头寻亲生父母

2014年09月19日 14:08 来源:合肥晚报 参与互动(0)
42岁女子请假两月合肥街头寻亲生父母

  “活了半辈子,也不知道自己的根究竟在哪,直到上个月我的父亲(养父)才告诉我,42年前我出生时被亲生父母抱到现在的家里养。我现在很想找到亲生父母和两个姐姐,我很想他们。”

  最近一个多月以来,42岁的刘兰一手拿着浆糊、一手拿着求助告示,穿梭于合肥的大街小巷张贴,希望能够找到亲生父母和两个姐姐,了却心愿。

  出生当天抱给长丰刘家

  1972年的农历五月二十七,在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的产房里,一名女婴呱呱坠地。在那个年代,已经有了两个女孩的夫妻俩面对着刚出生的女婴,他们犹豫了。

  也就在这天,长丰县反修公社刘姓人家的孕妇,从长丰赶往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生产。不幸的是,由于难产,婴儿夭折,刘姓夫妻陷入了悲痛之中。

  一对夫妻因为女孩生得多,犹豫要不要第三个女婴;另一对夫妻为婴儿的夭折陷入悲痛。这一切被一名洪姓女医生看在眼里,女医生有心撮合,便询问刘姓夫妻愿不愿意领养女婴。

  刘姓夫妻愿意领养这名女婴,得到双方家庭的同意后,洪姓女医生亲手将这名女婴抱到刘姓夫妻的怀中。

  这对刘姓夫妻为这名女婴起名“刘兰”。就这样,刘兰一直在刘家成长。直到今年8月份的一天,刘父思索再三,才将这个隐瞒了42年的事情告诉了刘兰。

  生父可能是干部或教师

  刘兰从养父的口中得知,在1972年农历五月二十七这天,刘姓养父抱着刘兰很是欢喜,为了感谢刘兰的生父,养父特意买了5斤鸡蛋送给生父。

  第二天,刘兰生父又将鸡蛋还了回来,并向刘兰养父提出了一个要求,“这丫头长大了,希望你们不要让她放牛,要让她上学。”临走时,刘兰生父还将包裹刘兰的一个“里是条花、外是小兰花”的包被带走留作纪念。

  从刘兰养父的回忆中得知,刘兰生父当时从口袋中掏出一支笔和一个绿色的本子,记下了刘兰养父家的地址:长丰县反修公社。

  刘兰养父说,如果来长丰反修公社,找一个姓崔的就能找到他们。刘兰告诉记者,养父口中的“姓崔的”就是她的二姑父。

  另外,养父对生父有一个初步的判断:生父的家可能住在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附近,识字,可能是干部或教师。“从养父的讲述中,我感觉我的亲生父母当时还是挺舍不得我的。”

  刘兰说,她的养父说,生父有两个女儿,在刘兰出生的那一年,这两个女孩跟着父母也来到了医院,根据年龄判断,大女孩比刘兰大八九岁,小女孩比刘兰大五六岁。

  生母曾去长丰刘家寻女

  刘兰的养父告诉刘兰,在她3岁左右的那一年,她的亲生母亲从合肥来到长丰县反修公社的刘家,询问刘兰的情况。

  然而刘家由于担心刘兰被亲生母亲要回去,很是舍不得,便对刘兰的亲生母亲撒了一个谎:很不幸,孩子抱回来之后没养活,死了。

  由于在刘家的房屋里没看到摇篮等儿童用品,刘兰的母亲信以为真,失望地离开了。

  而此时,刘兰在刘家后面的一个亲戚家玩耍,亲戚得知刘兰的亲生母亲找来,也拦着刘兰不让她回自己的家。刘兰告诉记者,她现在依稀记得当时有一个亲戚说,“孩子亲妈找来了,千万别让孩子过去。”

  在刘兰成长的过程中,也时不时有“她是抱养的”消息传到她的耳朵,但是刘姓养父却一直不肯证实这个消息。“我知道,我爸爸舍不得我,这么多年,他养育我不容易,所以一直不愿意跟我说这个事。”

  直到今年的8月份,刘兰的养父经过再三思索,终于把这个隐瞒了42年的秘密说给刘兰听。

  请假两月寻找亲生父母

  从养父口中得知这个消息后,刘兰的内心十分复杂。面对42年的养育,她要不要再去寻找亲生父母呢?

  “我跟我的老公说了这个事,他支持我寻找亲生父母,他说找到亲生父母也是一个心愿,看看自己的根究竟在哪。”刘兰告诉记者,即使她找到生父,并不意味着就会抛弃养父,而是要了却自己的一个心愿,会对两方的父母都孝顺。

  下定决心后,刘兰走上了寻找亲生父母之路。她向单位请了两个月的假,复印了寻亲求助告示,在合肥市的大街小巷张贴,还制作了寻亲小卡片,见到老人就发,然而还是没有音讯。

  通过各种社会关系,刘兰在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和安徽省妇幼保健院的档案室里寻找出生信息,然而得到的却是失望。

  “我的亲生父母从我三岁左右那年来长丰找过我一次后,就再也没有来长丰找过我,可能他们真的以为我没有被养活,我现在想要告诉他们,我没有死,他们的女儿还活着。”

  两个月的假快要到了,这一个多月以来,她日夜不疲地奔走在合肥的大街小巷,寻找亲生父母。

  如果您对1972年农历五月二十七这个日子印象深刻,如果您对刘兰的身世略知一二,请您拨打本报新闻热线96511告之,为刘兰寻“根”。

  桂慧慧 周蜀昭 谢海燕 本报记者 郑静/文 高勇/图

【编辑:叶攀】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