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裕固族老人的梦:从“捡破烂”到“复活村寨”(图)

2014年09月22日 15:1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裕固族老人的梦:从“捡破烂”到“复活村寨”(图)
    根据柯璀玲的计划,村寨计划分类建设裕固族“衣、食、住、行、歌、体、文”非物质文化形态所需要的原生态篷屋设施,并在每一分类大项内还要细分若干具体的非物质文化传承内容。 效果图 摄
    甘肃肃南县的柯璀玲自20多岁起就开始收藏裕固族“不用了”的物件,虽是当地公务员,但也被家人开玩笑说她是“捡破烂的”。退休后,柯璀玲除了自己学习裕固族传统手工技艺,还动员全家参与,都跟柯璀玲学习裕固族传统

  中新网兰州9月22日电 (殷春永 魏建军 王文君)北京、上海等多地博物馆慕名裕固族藏品,先后在甘肃肃南县找到年过半辈的柯璀玲,想以高价换取几件她的收藏,但柯璀玲都婉拒了,一件都没舍得出让。

  肃南县位于甘肃张掖市,是中国唯一的裕固族自治县,生活有裕固、汉、藏、蒙古等16个民族3.7万人,其中裕固族人口略超过1万人。随着游牧的结束,裕固族许多传统习俗和用品,甚至是语言也逐渐面临消失。

  柯璀玲自20多岁起就开始收藏裕固族“不用了”的物件,虽是当地公务员,但也被家人开玩笑说她是“捡破烂的”。

  9月下旬,这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裕固族服饰”代表性传承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皮雕”传承人,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表示,“裕固族人口这么少,我们就这点东西,如果给其他博物馆拿走了,我们的后人将来要研究,还得跑到上海、北京的博物馆”。柯璀玲认为,这将是一件很尴尬的事情,所以“掏多少钱,我也不会给”。

  柯璀玲年轻的时候,经常听母亲念叨“这个东西都是祖祖辈辈留下来的,现在都不用了”。初中毕业后,从小喜欢画画的柯璀玲觉得“这东西确实应该留下来,好多东西都需要留下来。要是留不下来,我们的后人都看不到;就算看到了,也不知道是干啥的。”

  柯璀玲举例说,裕固人最普遍、最传统的手工艺品--织褐子,原材料是用手工捻羊毛、驼毛、牦牛毛等制成的不同用途的毛线,然后再用毛线制作各种生产、生活用品,然而现在一件好些的褐子衫,收买价格在万元以上。还有,家里保存的眼镜盒,以就地取材的皮质做成,颜色、做工都很漂亮,古董店出售价至少得三五千元。

  除了收藏家庭遗留物件,柯璀玲开始从其他裕固人家里“淘宝”。普通常用物件,相对便宜,靠她和丈夫的工资可以承担。但碰到稀罕物件,一时拿不出那么多钱,就给卖主出具几千元钱的欠条。柯璀玲为此也很纠结,她总担心:好东西,你不收,其他商人就收走了,“经常面临还不起欠款的时候,特别是1995年前后,卖主经常上门讨款,我都不敢在自家待了。”

  退休后,柯璀玲除了自己学习裕固族传统手工技艺,还动员全家参与,她们家着手经营裕固族服饰和饰品店,一晃十年过去了。儿子儿媳、女儿侄女大学毕业回来后,都跟柯璀玲学习裕固族传统手工技艺和传统图样设计。2012年筹资成立了肃南县尧熬尔原生态文化传承有限责任公司。先后培训下岗职工、残疾人近200多人。这些年来,凭着这些技能,生意平稳,一家人过得其乐融融。

  近几年来,柯璀玲和老公一直在写裕固族“衣食住行”的制作流程,他们尽力把其原料、程序、技法等一步步写下来。目前,基本完成,将择时出版。

  2012年,柯璀玲被授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裕固族服饰传承人。由此,她肩上的责任更重大了。

  按照柯璀玲最初的想法,将来开个小型博物馆,把藏品展示出来,让儿女们经营,自己退休后亦可安享晚年。过去的几年,柯璀玲每年采访的老人有30多个。现在,仅剩七八个。对裕固文化有造诣的那些老年人,一年比一年少。几经波折,以“裕固族村寨”的形式“复活”裕固族生活场景的想法油然而生。

  柯璀玲表示,生活方式的变化,先前的用品慢慢淘汰是一种必然,比如木盆、游牧时宽大的衣服、三个石头一鼎锅……当然,现在不能再用那原始的方式生活。但是,如果建设一个村寨,就可以把这些东西复原下来,可以传承民族文化。

  柯璀玲的想法,得到当地政府的支持,划拨其2万平方米的用地。今年7月28日,“裕固族村寨”主体工程开建,目前已封顶,计划明年7月之前可以部分对外开放。

  柯璀玲介绍,村寨计划分类建设裕固族“衣、食、住、行、歌、体、文”非物质文化形态所需要的原生态篷屋设施,并在每一分类大项内还要细分若干具体的非物质文化传承内容。

  “从县级、市级、省级,到国家级传承人,肃南县共有96人。”柯璀玲说,村寨建成后,将邀请他们分期、分批来传徒、演示。

  然而,这个村寨项目的建设,需要约500万元。尽管政府给予了30万元贴息贷款,对于个人而言,柯璀玲仍然颇感压力,她想着“再找些机构或人帮帮忙”。她坚信,为了民族文化传承,终究会有办法的。(完)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