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老城区需要再造社区认同

2014年09月24日 08:52 来源:北京日报 参与互动(0)

  在中国十几亿人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城市化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命题。随着城市规模不断扩张,城市人口不断积聚,城市社区原有的结构体系和社会关系被打破。如何找寻历史记忆和文化内涵,已经成为困扰城市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就拿北京来说,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和四通八达的马路方便了百姓生活,但传统胡同四合院的消失也模糊淡化着人们的社区记忆;市场经济刺激了经济发展,但对物质利益的追求却侵蚀着人们传统的情感纽带,疏离着原本密切的人际关系;温饱问题解决了,人们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却日益凸显,寻求共识的难度在加大……凡此种种,使城市中的人们对社区的认同呈消解之势。何处是故乡?不仅是乡村社会的困惑,也成为城市社会的乡愁。

  我工作的街道地处首都核心城区,近年来人口流动性大大增强,居民构成发生巨大变化,也不可避免面临上述挑战。为此,我们致力于再造社区认同,持续不断加强社区文化建设力度。比如,以“展东城历史底蕴,让文化融入生活”为主题,从梳理挖掘散碎的历史资料入手,举办胡同展、出版地区史话书籍、建设社区博物馆等,展示这里的文化内涵。比如,提炼地区文化特质,将“彩虹”确定为地区文化符号,以彩虹七色作为七个社区的标志色彩,举办群众文化活动——彩虹文化节,增强居民认同感和归属感。通过这些举措,让老北京人的乡愁有可以寄托的平台,也让新北京人的情感有可以盛放的容器。

  此心安处,便是故乡。持续激发“这是我的社区,我为社区自豪”的朴素情感,就能让更多人更加热爱身边的人、身边的环境,热爱自己所在的社区。正如一位在建国门街道从事理发业的新北京人所说:在这里生活了十多年,早已习惯了这个社区,街坊们也早已接纳了自己,这里就是自己的家!

  (作者为东城区建国门街道办事处副主任)

【编辑:王硕】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