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杭州人行道被机动车侵占:最窄处只能站双脚(图)

2014年09月24日 10:07 来源:今日早报 参与互动(0)
杭州人行道被机动车侵占:最窄处只能站双脚(图)
教工路莫干山路口的人行道。 霍翟羿 摄
湖墅南路与文晖路路口的人行道。 本报记者 林云龙 摄
清吟街的最窄人行道。 本报记者 林云龙 摄

  刚刚过去的“无车日”,让杭城市民尝到了“无车”的甜头,尽管只有短短8个半钟头。

  马路上不再车流汹涌,让不少老杭州人想起老底子的时光:脖子上挂一把钥匙,三两个同学结伴上学,不用躲避随时从背后冲过来的电动车;过马路时,也不用在车流中见缝插针。

  随着杭城机动车数量的激增,原本宽敞的人行道,非机动车道也不得不被迫“瘦身”,为汽车让路。

  今年“无车日”的主题是“我们的街道,我们的选择”,意在改变“为给机动车留出更多空间,取消自行车道和压缩人行道的”现状。

  那么杭州在这方面表现如何?昨天,本报记者特意去多条道路转了一圈。

  教工路

  路边店铺台阶占了大半人行道

  行人被“赶”上非机动车道

  有网友反映,教工路莫干山路口的人行道,同样走起来很不方便。

  昨天在记者现场看到,教工路靠近莫干山路口的道路东侧一段人行道,确实不太好走。大约几十米长的人行道大部分被伸向路边店铺的台阶占据,剩下一条窄窄的通道,大约只有40厘米。“这哪里是人行道?分明就是‘台阶路’嘛。”有人嘀咕。

  路边一家文印店的工作人员说,这些台阶和路边的店铺,在教工路上次道路整修之前就存在了,并不是台阶“占道”,而是道路一开始就建在台阶下面。

  记者观察了10多分钟后发现,行人很少有走台阶的,如果是一个人走还勉强能通过,要是两人并排走,其中一个人就只能走非机动车道。

  另外记者还发现,在靠近路口的地方,本来的非机动车道还被隔成了两条车道,靠近路中央的一半被划作右转机动车道,留下靠近路边的一半作为非机动车道,宽度不到两米。

  湖墅南路

  人行道最窄处能卡住登山包

  行人不得不与电动车抢道

  湖墅南路是杭城主干道之一,然而,在湖墅南路文晖路口东南侧,同样有这么一段“奇葩”的人行道,被夹在围墙和广告牌之间的通道不足1米宽,行人纷纷绕路从旁边的非机动车道走,让这一小段路险象环生。

  退休没几年的金大伯是个户外摄影爱好者,清晨刚刚去西湖边爬山拍照的他,坐公交车在沈塘桥站下车准备去一个“摄友”家吃中饭,谁料,大伯身上背着的装着摄影器材的登山包,就在广告牌上擦了一下,把大伯吓得够呛。

  “我这个包是有点大,但这么窄的人行道让人怎么走走哦?”金大伯抱怨道,“你看看这里,胖点的人走都走不过去。”

  在这个路口,记者看到,不少行人因为人行道太窄,选择走广告牌另一侧的非机动车道,一辆辆电动车从行人身边穿梭而过,险象环生。

  金大伯说,虽然这条路他平时不常走,不过几次早晚高峰经过这段路时,确实有些乱,让骑车和行人,都有些糟心。

  庆春路

  宽阔的马路,却容不下一条非机动车道

  庆春路,应该算是市中心比较宽的一条马路了,然而,一些路段却容不下一条非机动车道,电动车或自行车要骑上人行道,与行人抢道。

  “大概是去年下半年,这段路就变成了‘人非’混行道了。”浙大一院门口报刊摊亭的老板娘说:“有时候出去扔个垃圾袋,都觉得心惊肉跳,电动车呼呼地从身边窜过去。”

  老板娘抱怨的这段路,是直大方伯和东河之间的庆春路南侧一段路。这段路并不长,100多米的样子,路面上铺着地砖,就像普通的人行道,但却是行人与非机动车一起走。

  昨天中午,陪家人到医院看病的刘先生走在这条道上,突然被身后的一辆飞速开来的电动车带了个趔趄,等刘先生回过神来,电动车早就跑远了。“我也没注意,以为这就是人行道,所以走在了中间。”他说,“其实现在有些电动车速度不比汽车慢,行人和电动车混在一起,很危险。”

  记者发现,走在这条路上的,还有不少手中拿着病历本及各色化验单、刚从医院出来的老人,走在这么一条危机四伏的“人非”混行道上,更是战战兢兢。

  “我几乎每个月都要去医院一趟。”刚从医院里拿完药,准备走回家的一位大妈说,“走这段路都要靠边走,生怕被电动车带到,一把年纪了摔一跤吃不消。”

  清吟街

  人行道最窄处近25厘米,只能站得下一双脚

  上城区的清吟街,是一条不大不小的路,由于地处市中心,附近还有浙大一院,因此来往的汽车比较多,马路两侧虽然没有划停车位,但还是停着一溜车子。

  马路上并没有分隔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电动车或自行车就和汽车挤在同一条车道上,行人倒是可以走人行道,可就在清吟街皮市巷口附近,人行道突然变窄,最窄处只有25厘米左右,仅能站得下一双脚。

  昨天上午,天上下着雨,这段“最窄人行道”旁停着几辆汽车,更是把这段人行道挤成了仅容一人侧身通过的“独木桥”。记者看到,路人经过这段路时,都被迫走到机动车道上,与车子抢路。

  “下雨天撑着伞,这段人行道根本走不过去。”家住附近的王大伯说,“10多年前就是这样了,现在还是老样子。”

  清吟街皮市巷口,就是杭州市小营小学,不少小学生们每天上下学,都要往这段路经过,“人行道难走,家长就领着孩子走在马路上。”清吟街上一家杂货铺老板娘说,“有时候车子紧贴着人开,看着就挺危险的,但也没办法。”

  为什么这处人行道会这么窄?记者了解到,这处人行道已成了历史遗留问题,如要整改,需要与多部门沟通协商。

  声音

  分配城市交通资源

  应遵循公平理念 

   “无车日”带来短暂的安宁,随之而来的是更拥堵的早晚高峰。为了缓解拥堵,机动车道一再拓宽,行人却被逼得无路可走,城市的交通资源该如何合理规划分配?怎样才能从根本上缓解城市拥堵?

  长期研究杭州市交通拥堵问题的浙江工业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吴伟强认为,首先得要基于所有交通参与者都平等的思想上。

  “其实无车日,就是在检验我们平时的公共交通工作做得怎么样。”吴伟强说,“但我们可以看到,矛盾还是在特定的时间段爆发了。由此可见,无车日只是流于形式,并无太大的实际意义。”

  吴伟强认为,杭州类似的措施还有不少,比方说推公交优先,就在许多地方设公交专用道;比方说强调交通有序性,就把杭城大大小小的马路竖起隔离带;推行人优先,就画上许许多多的斑马线,但却缺少一个总体的规划。

  “因此就会带来类似‘人行道越改越窄,最后无路可走’的问题。”吴伟强说,“其实每个交通参与者都在为城市作出贡献,同时也是交通拥堵的制造者,在制定交通措施,分配交通资源的时候,应当基于这样的公平理念,再加上一定的技术参考。”

  另外,交通治堵,不应该单看考核指标这根指挥棒,否则只能头痛治头脚痛医脚,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

  □本报记者 吴佳妮 霍翟羿

【编辑:高辰】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