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别让便民电话变成“不便电话”

2014年09月26日 10:11 来源:北京日报 参与互动(0)

  读者 何勇海

  “不知道”“不清楚”……近日媒体曝光,中国市场学会服务质量专业委员会对全国31个省区市的2700多个政府便民电话明察暗访,结果发现服务质量合格率仅为48.9%,打的是便民电话,有时候得到的答复却是“不便”。

  便民电话本是一项便民之举,常常对老百姓回答“不知道”、“不清楚”等模糊语言,又如何便民呢?更莫说,那些总是无人接听的便民电话,便完全是“聋子的耳朵——摆设”了,堵塞了传递民意的渠道。

  便民电话成了“不便电话”,有违设立初衷。便民电话是监督电话——市民藉此可与相关部门及时沟通、下情上传,对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建议、批评、监督与投诉, 同时也是咨询电话——市民藉此可了解相关政策法规,查询公积金、社保等缴存情况,咨询民生事项办理程序等,有利于提高办事效率,节约政府办公成本。便民电话一旦形同虚设,就让政府服务职能大打折扣。

  便民电话不便民,也是对民心的伤害。市民拨打便民电话,往往是遇有麻烦或困难,需向政府部门求助,或有话要说,不吐不快。政府便民电话,说穿了就是公共服务热线,应本着服务于民、为民解难的原则,提供及时、畅通的服务,怎可敷衍了事,成为一部让人烦的“不便电话”?很多便民热线最终沦为“冷线”,原因恐正在于不能及时接听、老是“占线”、变相“拒听”,失去市民信任。

  对便民电话存在的诸多乱象,有关部门再也不能无视。应出台每个便民电话的考核办法,把便民电话“能接通”、“有记录”、“有汇报”、“有结果”等指标,作为相关部门或单位的考核指标,定期进行考核或明察暗访,并对不合格者进行处罚。如此才能保证老百姓通过便民电话反映的问题“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便民电话也才能重新取得公众信任,保持便民电话应有的热度与活力。

【编辑:王硕】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