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打盹的缰绳勒不住涨价的笼头

2014年09月26日 13:26 来源:重庆日报 参与互动(0)

  下周就是国庆长假了,许多准备外出旅游的人,心里难免飘过几许不快。因为,各景区的门票今年又涨了!

  而且,“涨声”响起,大有风起云涌之势。7月1日起,苏州园林拙政园由70元调至90元;9月16日,丽江玉龙雪山景区发布调价公告,门票价格将从105元/人次调整为130元/人次……这样的情形毋须赘述,一个核心的词,就是涨价。

  如此你方唱罢我登场的轮番涨价,用老百姓的话来说,真的就没有人管了吗?事实上,大家猜对了。因为,从2007年,国家发改委就只下发了一个通知,规定“旅游景区门票价格调整频次不低于3年”。本来,这是一个对景区涨价频次的最低限制,而现在却落入了“3年必涨”的怪圈,往往3年时间一到,景区就忙着调价。而且,这样的“3年必涨”冲动。从2007年以来,已经是第二轮啦。

  一轮又一轮的涨价,为什么如此愈演愈烈,甚嚣尘上呢?那是因为,不合理的制度文件在变成景区逐利的工具之后,没有得到及时纠偏清理。打盹的“缰绳”,勒不住涨价的“笼头”。没有抑制,没有规矩,自然,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冲动,就不会停止。

  我们必须厘清景区的属性。名山大川,不是哪一个地方的人工盆景,而是大自然的造化,是祖先留给我们的遗存。全民公有,全民共享,是景区发展生存的根本理念。至于是政府投资还是企业投资,是谁在开发维护管理,只是一个管理运作的问题,丝毫不能改变景区存在的性质。

  不客气地讲,现在一些景区,看不到作为公共属性的公益性,完全成为地方政府的“摇钱树”,成为管理者的“聚宝盆”。许多领导也患上了“门票经济”依赖症,希望依靠这棵树,不费力气地逮到游客这些“兔子”。反正,这棵“树”独一无二,具有不可替代性而形成了天然垄断,你不来总有人来,也懒得搞什么旅游产业转型升级。

  而价格的失控,让景区尝到甜头,更让涨价冲动不可抑制。只要能够打擦边球,能够钻空子,就千方百计让“涨声响起来”。而“3年必涨”,没有人叫停,更是一种懒政和失职,因为,几年来,没见哪个景区因涨价被喝止,被处罚。

  现在,最重要的是,打盹的缰绳必须醒来。当前,应及时勒住涨价的笼头,叫停景区涨价的风潮,制定现阶段适用的“成本+合理利润”的门票生成机制,把虚高的票价降下来。同时,地方政府也要转变管理理念,尽早跨越“门票经济”的低级发展阶段,把旅游产业链做长,把旅游产业做大,通过优化游客情景体验等方式,延长游客停留时间,从中获取更大的整体效益。这样,才能从根本上缓解景区门票涨价的冲动,吸引更多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进而向树立地区品牌、升级经济体系、发展关联产业等转化,避免单一的“门票经济”。(作者系本报评论员)

【编辑:王硕】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