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如何让“神回复”销声匿迹

2014年09月26日 13:49 来源:河北日报 参与互动(0)

  周丹平

  近年来,各地各部门纷纷利用新媒体开拓听民意、察民情的新渠道,受到好评。但在很多官网、官博、官微上,也出现不少打官腔、摆官架的“神回复”。近日,新华网“中国网事”对此进行了盘点,并将其大致分为千篇一律型、答非所问型、无厘头型等几种形式。

  苦苦等待中,听到的只是“正在调查”、“尽快处理”之类千篇一律的回复,会是什么样的心情?满心期待时,看到的竟是“等等哈,正吃着切糕呢!”这样的无厘头调侃,恐怕只能觉得受到戏弄甚至伤害。

  政府工作人员的一言一行,都应当以群众需求为根本指向,以服务群众为最高宗旨;新媒体为政府部门提供了更加高效的工作手段,本应善加应用,使党群、干群之间的沟通更为顺畅。然而,种种“神回复”的出现,却犹如一道道“隔离墙”,不但让新媒体技术和手段未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而且严重损伤了政府形象和公信力,影响了党群、干群关系的和谐。

  值得关注的是,尽管公众对“神回复”颇多诟病,众多媒体也不时严厉批判,但不少地方的“神回复”依然层出不穷,甚至屡有创新,似乎是没有最“神”,只有更“神”。究其原因,其中当然有一些干部“不会说话”、“媒介素养欠缺”的因素,也有部分公职人员作风不正、群众观念不强、服务意识不足的问题。但除了以上两个方面,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那就是对于“神回复”,还缺少严格的监督和问责。

  梳理一下近年来诸多“神回复”案例便可发现,对其处理大多都是一个模式:媒体曝光——舆论施压——删除了事,顶多再加上几句领导的“警示”、“训诫”。然而,万金油式的“尽快处理”不见了,群众的急事难事依然得不到解决。可以说,正是这种过宽的监督、过软的处理,才使得一些相关工作人员和责任部门缺乏畏惧之心,敢于用千篇一律的回复应付群众。

  严格管理出好作风,严格问责出好态度。据报道,宁夏要求官微“避免官话,不敷衍网友”,而对微博不更新、不回应网民关切的问题,银川市还通过微博曝光的形式让“最懒管理员”亮相,并将网络平台运行情况纳入市直各部门的年度绩效考核。2012年,当地就有3名干部因不到现场就回复“正在调查”等原因被问责。正因如此,银川市政务微博群等系列网络问政平台被网民称赞“很给力”。这就充分说明,要杜绝“神回复”,除了提高干部宗旨意识、为民观念、服务意识,以及新媒体环境下群众工作能力和水平外,更离不开及时、严格的问责。这样,才能产生无形的压力,形成有形的制约,最大限度清除“神回复”滋生的土壤。

  期待宁夏的做法能推广开来,让督查和问责等刚性约束在更大范围内真正发力,彻底杜绝“神回复”。如此,各种新媒体技术和手段,才能早日真正成为政府部门提高工作能力、服务水平的利器,成为党群、干群无缝对接的平台。

【编辑:王硕】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