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文明出境游要用好“巧劲”和“狠劲”

2014年10月10日 14:42 来源:重庆日报 参与互动(0)

  国庆黄金周结束,例行的盘点开始。今年有个重要特点,就是国民出境游意愿更强烈,人数已占总出行人数一半,跨境消费迎来快速增长。

  不过,老问题仍摆在那里,就是文明跟不上脚步,中国游客还是让各国“又爱又恨”。比如,前几天,在美国,有3名中国游客因插队争购iPhone6发生打斗被捕。

  此前,仅“内地小孩在香港便溺”就足以见证“文明冲突”的代价。中国游客在埃及卢克索神庙刻上“到此一游”的野蛮,在法国卢浮宫水池“集体泡脚”的示丑,在美国纽约跳“广场舞”被警察铐起来的尴尬,都在不断强化“不讲规矩的中国人”这种不文明的符号。

  《礼记》有言,“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老问题不解决,会带来新问题,甚至造成大问题。去年,国民出境游已接近亿次。随着国家更加开放,出境便利政策增多,国民荷包更鼓,到外面世界看精彩的人会更多。“数以亿计”的中国游客如果不能把文明带出国,必将极大影响国家形象,积蓄更多矛盾冲突。

  那么,盘点黄金周,面对火爆的出境游,就不能只算经济账,而要把眼睛盯在“不文明”这块短板上,去激发国民更多“文明耻感”。不过,盘点不文明,也不能光是端着“道德鸡汤”,只是停留在“口诛笔伐”上。知易行难,关键还是要啃下“如何做”这块硬骨头,真正落实到行动上。

  文明,是文化的高级阶段;文化,归根结底,就体现在行为习惯上。做个文明的人,既要有相应价值观来驱动,又得靠良好生活方式来支撑。在价值观问题上,关键在引导;在生活方式上,关键是约束。引导,就得讲“巧劲”,死搬硬套不行,硬逼强塞也不通,而应该让人有同理心,有共鸣感;约束,就得有“狠劲”,超越规则和底线,必须接受惩罚。

  先讲“巧劲”使得好的事例。日本人现在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游客”,在礼貌、清洁、安静度等方面深得世界各国认同。其实,在上世纪60年代,日本游客在世界上口碑一度也很差。后来,日本以诸多创新方式进行文明教育。比如,漫画在日本很流行,日本政府就用漫画形式出版《日本国民海外旅行礼节指南》,把各种文明细节植入其中,取得很好效果。

  文化创新上的一小步,可能带来文明前进的一大步,这就是用“巧劲”。当然,要治不文明病,靠单一剂药方搞不定,还需要综合治理。有时,必须使“狠劲”。有人说,新加坡的文明是靠“吓”出来的。其实,这种严厉法制下产生的文明社会,正是制度促进文明的典范,有其理性和正当性。“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则本身就是一种美德,法律也是一种文明。以法律“狠劲”推动文明出境游,在今天是必然选择。

  遗憾的是,治理不文明出境游,法律刚性并没有足够凸显。中央文明办、国家旅游局联合颁布的《中国公民出境旅游文明行为指南》,只是属于指导性规范,约束力还不够。尽管《旅游法》已正式实施,但存在细则不够完善、处罚力度较低、执法主体不明等问题。这一切,都使法律“狠劲”被严重打折。国民出境旅游,有责任也有义务去维护国家形象。整治出境游的不文明,也应讲“治乱必用重典”,以制度惩罚进行约束。

  文明也是立国的依据。中国要走向文明社会,国民必须涵养公共意识。针对出境游的种种不文明,当前必须用好“巧劲”和“狠劲”,让价值观驱动生活方式,来织成一根文明的纽带,把个人、旅游公司、政府部门、法律制度紧紧连接在一起,让走出去的中国游客成为“流动的风景”。

  (单士兵)

【编辑:刘彦领】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