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管好科研经费要靠制度创新

2014年10月15日 10:52 来源:北京日报 参与互动(0)

  近日,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宁因涉嫌套取科技专项资金被依法批捕,工程院旋即表态称将依规对其做出严肃处理。这意味着,李宁很可能成为第一个被撤销院士称号者。

  一段时间以来,各大高校、科研机构频繁曝出腐败问题,令人错愕。中国科协一项调查显示,科研资金用于项目本身仅占约四成。科研项目变身“个人提款机”,本该板凳坐得十年冷的教授蜕变为每天跑场子的“老板”,这不仅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更会侵蚀科学精神、消解创新动力。搞学问、做学术比不上拉关系、走门路,这种不良学术风气亟须扭转。教育部日前发布意见,首次划出高校教师师德禁行的七条“红线”,对于强化师德,重塑积极健康的科研氛围意义重大。

  一条鱼病了,是鱼的问题;生病的鱼越来越多,就不能不考虑水的问题了。面对易发、多发、高发的科研腐败案件,我们不仅要清除蛀虫,更要举一反三,在制度机制上着手完善。相比一般腐败案件的黑白分明,科研腐败更为复杂,也更为隐秘。“造假也能过审批”、“不论证也可立项”、“没条件也给资金”、“未完成也过验收”……这些乱象表面看白纸黑字、签字盖章一应俱全、无可挑剔,背后却存在巨大监管漏洞。只管立项不管结项,只看名头不看内容的评价机制下,“造假账”、“开假票”永远难以禁绝。此外,科技界普遍反映“经费不好用”亦当引起有关部门的关注。在现有的经费结构中,知识不算成本,智慧不值钱,人力资本还在视野之外……若不转变观念,修订制度,即使合法,钱也未必能用到点儿上。

  发达国家的一些做法值得借鉴。比如美国的DARPA组织,将科研成果作为项目评判和经费发放的最主要标准,好成果高回报,没成果没回报。这种“只花钱不养人”的机制,催生了互联网、GPS、隐形战机等一系列重大发明创造。当前,我国科技研发经费支出几乎以每年20%以上的速度递增,急需进一步完善制度机制,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使高投入真正得到高回报。(李如意)

【编辑:李欢】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