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堂堂正正为官 兢兢业业干事

2014年10月15日 10:54 来源:湖北日报 参与互动(0)

  从严治党,使作风建设成为新常态,最终落脚点就是要清廉为官、事业有为。

  清廉为官、事业有为,看似明白好懂,但要切实领会其深刻内涵,并落到实处,却非易事。省委为何反复强调要做“两为”干部?因为这既是从严治党的重要目标,也是从严治党的重要内容。只有做到清廉为官,才能放开手脚干事创业;只有放开手脚干事创业,才能实现清廉为官的人生价值。“建成支点、走在前列”,首先需要一支铁骨铮铮、能征善战的干部队伍。如果我们连清廉都做不到,就不配当干部;如果我们只做到了清廉,却不好好带领群众谋事创业,就是不称职。

  清廉为官是资格,事业有为是目的。这个道理,有些人为什么不懂、或者不愿意懂呢?因为有些同志把清廉为官、事业有为对立起来了。他们认为反腐倡廉影响经济发展,清廉为官与事业有为不能兼顾。因此,叫喊“官不聊生”、“为官不易”者有之,廉而不勤、为官不为、得过且过者亦有之,最后就是出工不出力、出力不出活、出活不出彩。

  这些错误观点自欺欺人,不值一驳。这些错误行为是自甘堕落,更与中央和省委的精神相背离。

  清廉为官、事业有为,“两为”互为因果,紧密联系,不可割裂,更不能对立。廉而不勤、为官不为,当太平官、混混官,注定是走不通了。在工作面前讲价钱,把市场交换原则拿到党内政治生活中来,大肆寻租、中饱私囊,更是死路一条。

  做“两为”干部,必须以良好的心态适应新常态。全面深化改革、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依法治国、深入持久地反腐倡廉,等等,就是当代中国的新常态。特别是,进一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等制度,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构建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形成人人奋发有为的生动气象,注定要成为现代中国社会的崭新图景。现代社会,其政治伦理首先是领导干部要清正廉洁、勇于担当。各级领导干部只有端正心态,带头适应这种新常态,才能成为新常态中的领头雁、佼佼者。

  做到清廉为官、事业有为,首先要重塑共产党人的精神坐标。习总书记指出,思想上松一寸,行动上就会散一尺。执政党的精神状态怎样,一个国家的精神状态就怎样;执政党的作风如何,一个社会的作风就如何。党员干部要真正从灵魂深处爆发革命,正确处理好公私关系,重塑正确的是非观、义利观、权力观、事业观,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放在首位,彻底摒弃“千里来做官,只为吃和穿”的小算盘。如此,就能树立正确的“为官难易”观:一方面,我们恪尽职守,为民执政,干的就是一份“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工作,本来就“为官不易”,也应该“为官不易”;另一方面,只要我们真正做到清正廉洁、克己奉公、按章办事,做好该做的事,不做不该做的事,也就无所谓“为官不易”。能正确看待“为官难易”,心中的那个“小九九”就会不攻自破。

  习总书记指出,从严治党,要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当前,要着力治理庸、懒、散、混的不良现象。各级党委要充分履行主体责任,勤政廉政,敢抓敢管。同时,要通过制定科学有效的制度,以鲜明的用人导向和激励措施,让清廉为官、事业有为的干部有为、有位,让庸、懒、散、混者没有市场,无法立足。

【编辑:叶攀】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