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男子乔装救女失联:个人募捐易引发信用危机

2014年10月15日 13:39 来源:成都商报 参与互动(0)

  “伟大父亲”,还是“逃跑父亲”?也就两天,32岁的四川南充人王海林在两种身份间跌宕起伏:10日,媒体报道了王乔装救女的故事,一天内全国各地涌来爱心捐款41万元,人们赞他“大爱”;11日:他突然携款离开成都“失联”,人们斥他“逃跑”;12日,他现身澄清传闻,坚称要为女儿治病,并透露获捐140万元,人们暂且松了一口气。

  反复的剧情背后,其实是善变的人心。仅仅一个感人的故事,一个银行卡号,这许多人就天南海北地汇款过来,不得不说,信任而且敢于信任陌生人的力量,仍然顽强地存在于我们这个充斥不信的社会中。只是这样的信任极其脆弱,一天联系不上就告土崩瓦解。轻易而来的信任,也会轻易动摇,或者,我们的信与不信,都过于轻率。

  不管是否有人策划,背后是否有网络推手,王海林的困境总是真的。其中的种种波折,也不过是个人募捐先天不足的并发症。

  个人募捐天然的道德风险,极易引发信用危机。前些年,小小的1元硬币,因为面值小,不易觉察难以提防,一度在多个城市出现假币。同样,个人募捐就像那枚硬币,天然有着信与疑的两面。一方面,它全凭道德动员和情感共鸣,人们出于同情和信任,将辛苦赚得的钱财拱手奉人;一方面,随着募集资金的转移,才刚付出信任的一方又陷入信任落空、误托冰心的焦虑或者说错觉。原来,仅有道德自觉和自律是靠不住的。

  个人募捐所能展示的美好与丑陋,几乎一半对一半。个人募捐是公民互助,需要“棋逢对手”。事实上,个人募捐者境遇不同,素质不一,加上仓皇上阵,面对大量善款容易举止失当,甚至“经不起考验”,比如有父亲拿到善款不为孩子治病,而是回老家盖房。凡此种种,不止一次伤害过公众的慈善热情。

  有关个人募捐一直争议不断,短板在于,事前缺乏周详核实,事后无法跟进监督,长处却是,个人苦难的细节性、直接捐款的及时性,很容易打动善心人士,引发一时的爱心喷发。又为何各类公募基金、慈善组织在此时缺席,有宣传不足、远离民众的原因,而公众习惯于跟着媒体报道走、不太信任慈善组织,也导致有需求的个人倾向于以媒体报道为捷径,甚至由此产生了五花八门的“爱心”策划。

  个人募捐或多或少都有“策划”的成分。爱心被策划,说起来让人极不舒服,但如果策划被证明有用,甚至,只有策划才能引来爱心,对于陷入绝境的人来说,似乎别无选择。

  个人募捐的不可控性,还在于扶贫变致富的尴尬。比如广西“孤儿”杨六斤,一人获捐超过500万元,远远超出人们扶贫济困的预期。媒体的视野有限,而需要帮助的大多数往往在公众注意力之外,这也是媒体报道不能成为慈善指挥棒的原因。

  在我们真正习惯于信任并依赖慈善组织之前,个人募捐都是弱势者的救命稻草,在他人的苦难面前,我们唯一需要加持的信念是:如果同情,就信任,如果信任,就不犹疑。(徐琼)

【编辑:李欢】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