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成都中医挑战“脉诊验孕” 隔空喊话对方未公开回应

2014年10月15日 14:11 来源:成都商报 参与互动(0)

  “我是成都吕即来,我目前已经在成都发起了一场公开的中医脉诊验孕活动!特邀请你们来成都见证此次活动,见到后请私信我。”昨日下午4点过,成都中医吕即来通过微博,向@烧伤超人阿宝隔空喊话,邀请对方能到成都,见证由他发起的中医脉诊验孕活动。

  不过,截至到昨晚记者截稿时,@烧伤超人阿宝并未公开回应这份邀请。

  隔空喊话未果

  成都中医干脆自摆擂台

  吕即来告诉成都商报记者,12日凌晨零点,他微博报名由@烧伤超人阿宝发起的脉诊验孕,但截至昨日下午,他并不确定对方能否参加。因此,吕即来干脆自己在成都发起了一场公开的脉诊验孕活动。为了保证活动的公正,他还特意邀请成都商报代为征集女性志愿者和中医同行参加。昨日,他也通过微博向@烧伤超人阿宝发出邀请,希望阿宝能到成都见证这次活动。

  被问及为什么这样做,吕即来说,中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地位不可动摇,这次邀请,“不是为了得奖金,只想证明中医脉诊不是伪科学”。

  此外,阿宝委托的媒体人@王志安曾转发吕即来的微博,并问吕即来是否有副主任医师职称、在三甲医院执业。对此,吕即来提出了自己的质疑:阿宝质疑的是中医,那么他挑战的应该是整个中医界的医师和认可中医的国人,而不是单独挑战三甲医院的副高中医师。

  多地中医响应

  希望能参与此次挑战

  昨日,成都商报报道吕即来发起挑战并邀请同行参加后,引起了很多中医的积极响应,甚至山东、天津、上海、河北、福建等外地的中医也打来热线,希望能参与此次挑战。

  来自山东的一名车姓医生称,他16岁开始从事中医工作,今年已经51岁,他可以通过号脉确定女性是否怀孕,准确率95%,他认为中医脉诊验孕是不容质疑的。而来自湖北的孙医生也告诉成都商报记者,他从事中医已经10多年,当听到中医是忽悠人的说法后,他很生气,“几千年的中医文化怎么就成了骗人的伎俩呢?”

  除了医生报名参加外,昨日一天成都商报还接到了20多名女性志愿者打进的热线,表示愿意参加脉诊验孕的活动。其中,来自重庆的曹女士称,虽然家在重庆,但是仍然想参与到此次活动中来,“如果被选中,我可以到成都来”。

  阿宝提出建议

  验孕方案需严谨 防找“托”

  对于吕即来的隔空喊话,截止到昨晚记者截稿时,@烧伤超人阿宝(下简称阿宝)并未公开表态。对于成都商报记者提出的采访请求,阿宝也予以婉拒。不过,在吕即来即将在成都参加的“脉诊验孕”活动,阿宝希望“过程务必尽可能严谨”。

  事实上,整个脉诊验孕的过程应该如何保证严谨,此前,阿宝和其委托人王志安已经做出了一份初步方案。并且,根据昨晚阿宝发布的最新微博显示,目前,方案中指定的各项规则已经得到杨桢医生的认可,“脉诊验孕挑战赛将进入下一阶段”。

  具体来说,阿宝提到了几点建议:第一,最好找CRO公司(一种学术性或者商业性的科学机构,申办者可委托其执行临床试验中的某些工作和任务)研究设计方案,让方案尽可能严谨;其次,如果是公开征集,要想办法确定报名者不是“托”。

  本土医学界怎么说

  “任何学科都不要绝对化,为啥一定要争高下?”

  廖品正: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四川省首届十大名医之一。

  对于网络上沸沸扬扬的“脉诊验孕”一事,廖品正还没有关注到。但当听完记者的转述后,廖品正有些无奈:“有(争吵)这个闲工夫,不如多想想怎么一起多治好几个病人。”

  廖品正表示,已孕妇女的脉象的确会表现出一些不同,但是,这并不等于有了类似的脉象就可以反推妇女一定怀孕,并且,把脉也不是判断妇女是否怀孕的唯一标准。“只能说有一定的准确度,但要论精确,肯定也没法和验孕棒相比。”

  那这是否就说明中医把脉不靠谱呢?廖品正认为,这样的说法过于武断。“任何学科都不要绝对化。”

  对于网络上的纷争,廖品正也表明了自己的态度:“中医和西医要敢于肯定对方的优点。为什么一定要争个高下?”

  “不必过于追捧,也不必一棒子打死”

  徐学君: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主任

  因为所处科室的缘故,徐学君平时从病情检查到实际用药,依靠的都是纯西医的理论。因此,对于网络上这场争论,徐学君表示,“自己不懂中医,因此不便评价。”

  不过,他表示,仅以自己的日常了解来说,在一些慢性病的治疗以及身体调理上说,中医确实有其独到之处。因此,他认为,对于中医,“不必过于追捧,也不必一棒子打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让中国医学进步才是最重要的”。(成都商报记者 安利平 蒋超)

【编辑:李欢】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