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四川“摆渡爷爷”送孩子上学27年 修桥梦将实现

2014年10月31日 10:14 来源:华西都市报 参与互动(0)

  媒体体验团体验过河

  罗光林在奠基仪式现场

  捐款仪式现场

  本报以《护送村里娃过河 他一个人坚持 27 年》为题,“摆渡爷爷”的故事首次被大范围知晓。

  “摆渡爷爷”的故事见报后,引起宜宾市、县政府部门的关注。高县可久镇开始计划将红旗小学不远处的溪木沟处临时滚水桥,修建成永久桥梁。

  随着“摆渡爷爷”新闻的持续传播,中国扶贫基金会的工作人员董女士联系了本报记者,希望能通过本报联系上当地政府,如果当地的情况符合基金会“溪桥工程”项目的条件,就会为村里的孩子们修桥。

  当日,中国扶贫基金会相关工作人员告知记者,由中国扶贫基金会等多家机构共同发起的活动将援助当地修桥。

  昨日,在宜宾市高县可久镇星山村,在“摆渡爷爷”坚持27年的河边上,罗光林老人的修桥梦终于成为现实。在本报的推动下,中国扶贫基金会和江铃·溪桥工程发起公益项目,为星山村里的孩子们,捐款共20万元,让他们有一座不管刮风下雨,都能安然上学的桥梁。此外,还为罗光林老人捐款1万元用于治病和改善生活。

  目前,油滩组便民桥将进行选址勘察阶段,随后将进行施工方案的设计。捐款20余万元修建便民桥

  昨日14时许,由中国扶贫基金会相关负责人、江铃·溪桥工程工作人员、爱心企业负责人、本报记者以及近20家中央、省、市各级媒体组成体验团,在当地政府部门的迎接下,前往“摆渡爷爷”罗光林所在的高县可久镇油滩组。而一行人的目的,就是要在“摆渡爷爷”坚持护送村里娃27年的河边,圆了他的修桥梦。

  在开工仪式现场,由中国扶贫基金会相关负责人,将数千爱心网友募捐的8万元捐款,交到可久镇政府代表手上,爱心企业江铃汽车也捐出12万元,当作修桥费用。江铃汽车相关负责人贾艳英介绍,中国扶贫基金会实施的江铃·溪桥工程公益项目从2007年启动起来,已实施八年,累计为全国21省82县市援建便民桥230座,受益乡亲50多万人。这次为罗光林老人圆梦而援建的桥梁,正是江铃·溪桥工程第 230 座便民桥。

  桥梁已开始进行选址勘察

  对于各界的支助,可久镇镇长雷富均也是十分激动,他表示:“一定做好这座爱心桥的设计施工以及监督管理,我们政府也会尽全力,将便民桥建起来。”雷富均还透露,他们已经将罗光林推送到四川电视台,参加感动四川的人物评选。

  贾艳英也表示:“我们接下来也会继续关注罗光林修桥圆梦行动,如果完成勘察和设计阶段,进入施工后差不多3个月,这个桥就能修好。”目前,油滩组便民桥将进行选址勘察阶段,随后将进行施工方案的设计。

  另外,江铃汽车还为罗光林老人捐款1万元,用于治疗腰痛和改善生活。一种体验

  “跳墩子”过河 体验团感受过河的忐忑

  油滩组村民19岁的龙雪说:“我是由罗光林爷爷从小护送长大的,我不是勇敢,但为了读书我也只有这么过河了。”孩子们为了上学过河有多困难,爱心人士组成的体验团也是亲自上阵,切身体会这些孩子的不容易。

  当日的河水不算湍急,但是错落摆放的石块也让过河变得不那么轻松。体验团的团员们为了能安全过河,也只得分外小心,在不少地方也只能手拉手,掺扶着慢慢跳过每一块石墩。在这个不算炎热的天气里,竟也起了一身薄汗。一些感谢

  村民感谢“摆渡爷爷”的付出

  由于父母在外务工每天都是早出晚归,小程芯每天上学放学过河时都是由罗光林老人护送,对于她来说,修桥可谓天大的好事。“要修建便民桥了,太高兴了,以后我们上学,再也不用为过河而提心吊胆了。”

  而提起罗光林,村民肖女士也是满满的谢意:“自己家里面两个孩子都是罗光林护送过河的,大的女儿都19岁了,罗光林就送了10多年过河,现在要建桥了,非常感谢罗光林的付出,也感谢所有的爱心人事和企业,还有当地政府的积极推动。”一份坚持

  桥修好前仍要继续送孩子过河

  昨日,体验团来到罗光林家中,看着自己期盼已久的桥梁终于能破土动工,罗光林几欲热泪盈眶。但是对于自己27年来护送孩子过河的事情,他依然不觉得是什么大事:“我是老党员,我的父亲又是志愿军战士,做这些事情是我应该的”。

  罗光林对华西城市读本记者说:“接下来我还将为娃娃们站好最后一班‘岗’,直到桥修好。以后桥修好了娃娃们能安全过河了,也不用我再保护他们了。”

  谈起未来,罗光林想了想:“桥修好后就不用送娃娃了,就想找时间去北京看看。”

  新闻回顾 27年如一日只为孩子们过河安全

  在宜宾市高县可久镇腹地,二夹河在这里蜿蜒流淌,一座简易石桥联系着河两边的星山村和红旗小学。这座桥也是村里的30多个孩子上学的必经之路。

  不论刮风下雨,村里年近6旬的罗光林老人,每天坚持护送村里的孩子们过河上学。到了汛期,河水上涨漫过石桥,罗光林便用自制的竹筏将孩子运过河。27年来,他护送过的学生超过300名。

  如今罗光林老人每天依然要拿出一半时间,护送村里30多个娃娃过河。

  华西城市读本记者 周瑜原摄影报道

【编辑:高辰】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