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川藏路守望者:长路相伴情相随

2014年11月24日 11:0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社甘孜11月24日电 题:川藏路守望者:长路相伴情相随

  中新社记者 邹辉 付敬懿 王光东

  60年来,在川藏线上一直有着这样一群人,他们终日往来于车辆卷起的尘土中,还给这条“生命线”一份整洁、平安。他们,被称作这条“天路”的守望者——道班工人。

  “一辈子的相伴,川藏公路就像是道班工人的亲人。”每当站在二郎山隧道口看着川流不息的车流,四川甘孜州泸定县72岁老人杨方清总是满脸欣慰。

  上世纪60年代初,20多岁的杨方清与妻子陆文蓉刚参加工作,被分配到川藏线泸定段当道班工人,负责养护二郎山路段,从此就再也没有离开这条“天路”。

  “可以说,这段路是我们亲手填出来的。”杨方清说,以前川藏公路是土路,路面经常出现坑槽,因为没有机械,都是工人们从山下挑土去填补。

  修通后的公路盘旋在二郎山上,山上的天气,雨季往往延续半年。而在冬天,阴湿的路面容易在冰霜降至路面后引发冻灾,泥石流、崩塌等地质灾害也频繁发生,道班工人就需要时常面临这样的险境。

  谈及当初的惊险,杨方清依然历历在目。1984年9月,杨方清和工友正在山上抢修塌方路段,突然身边仅50厘米远的路面再次发生塌方,他差点滑落下去,幸好身边的工友拉住了他。

  “川藏线寄托着我们的青春与回忆。”从最初的土路,再到柏油路、水泥路面,回忆川藏公路这六十年历程,杨方清与妻子为它的美丽而开心愉悦。

  车行在川藏公路上,高原上11月刚到,道班工人已穿起棉质大衣,手提着铁锹或扫帚,不停地清理公路、水沟周围的杂草垃圾,旁边不时有车辆擦身而过。

  48岁的罗明军从事道路养护工作已经32年了。1982年,16岁的罗明军接替了父亲的工作,成为川藏公路巴塘段的“第二代”道班工人。

  起初,年少的罗明军并不能习惯道班工作,在第一次休假时,原本一个月的假期,他却休了三个月,不太愿意再回去工作,最后,还是父亲亲自把他送了回去。“父辈的人都有一种奉献精神。”

  “算起来,我应该走了100趟川藏公路了。”罗明军说,他们道班的工人在川藏线上的工作长度达到了8.5公里,每天都要清理公路周围的垃圾,保障公路整洁,至少需要往返两次,步行20余公里。

  “与公路作伴三十年,不管工作多艰苦,只要是自己付出过,心里总会希望变得更好。”罗明军说,川藏公路被誉为“中国人的景观大道”,随着道路状况的改善,游客的涌入,大量垃圾也随之而来。“希望垃圾能少点,道路才更干净。”

  “在公路上抢修,要一边施工,一边注意观察山体,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被飞石砸中。”武警交通第二支队总工程师李世杰说,六十年来,无数人用生命守护着过往人们的安全。而正是因为半个多世纪来,战斗在川藏线上的守望者前赴后继,顽强拼搏,才保障了川藏公路的常年安全畅通,促进了藏区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民众生活的改善。(完)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