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僵尸”官微该醒醒了

2014年11月27日 08:43 来源:钱江晚报 参与互动(0)

  据广东当地媒体报道,目前广州市各区市政务“官微”累计开通362个,其中有199个部门或街镇“官微”每天更新不到1条,几近沦为“僵尸”号。“官微”沉睡不醒,实际上暴露了某些政府部门的不作为。

  新媒体时代,官方微博也曾迅猛发展,不少地方政府、服务部门的“官微”适时落地,也曾有不少地方“官微”以其活泼的语言、及时的发布、良好的互动性,引来广泛关注。民众也一度为这种主动贴近民众、公开透明的沟通方式拍手叫好。然而,事过境迁,不少活跃的“官微”慢慢沉寂起来。

  其实,不少政府部门在开通官微之初,便有“赶时髦”之嫌。部分“官微”虽以“服务便民”为宗旨,但要么时常发布天气、生活百科,要么展示领导活动、官方文件。群众关心的财政数据、民生服务、热点事件等内容,却被“藏在深闺”。定位不清,可替代性强,民话不多,官腔不少,插科打诨多,解决问题少。长久以往,原本的粉丝也只好“取关”。

  同时,开通“官微”容易,以诚意服务百姓却不易。对于日常的重大事件以及关乎民生的信息,特别是涉及本地区本部门的热点事件,一些部门往往“犹抱琵琶半遮面”,甚至故意掩盖、隐瞒。网络上早已铺天盖地,直接相关的部门官微却像没事一样,还怎么让人关注?这些现象,让“官微”沦为时髦的摆设,给百姓与政府互动的热情泼冷水,伤害了公众对政务公开的信任。

  其实,政务微博可以治个别政府部门的慵懒,倒逼他们与民众互动,提高行政效能。因此,进一步加强对一些政府官微的管理和考核机制,重视培养专人,对网络信息进行采纳、研判、处置和反馈。官微只有真管用,才能真正有吸引力,才能对树立政府公信力起到促进作用。

  “僵尸”官微,该醒醒了。记者 吴燕婷 杨召蒙

【编辑:孙静波】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