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空巢关怀要深入到日常生活当中

2014年11月27日 09:11 来源:武汉晚报 参与互动(0)

  日前,安徽蚌埠一名六旬空巢老人王师傅独自死在家里,一周后才被邻居发现。据了解,老人有两名女儿,但都不在身边。

  前些时,浙江嘉兴一对空巢老夫妇也被发现双双在家离世。连续3个星期,老两口的独子打不通家里的电话,觉得不对劲,匆忙赶回家中,却发现悲剧已无法挽回。

  空巢老人在家中身亡的事情一再发生,对我们是一个警醒。探讨如何建立起运转良好的社会保障体系,肯定是必要的,但是如果这种保障无法深入老人的生活当中,成为日常活动的组成部分,很多隐患是怎么也不可能被发现和排除掉的。完善的养老政策,只能在大的方面尽力避免悲剧,小的细节仍要靠家庭成员来呵护。所以我们在指望政策完善的同时,还是要把照顾的责任分担在人的身上。

  哪些人呢?子女、亲友自不必多说。现在的问题就是长期少子化造成子女分身乏术。因此另一个帮手,应该是健全与活跃的社区群体、民间组织,甚至商业机构。假设老年人患有老年痴呆一类的病症,由疾病康复互助协会、医疗义工团体之类的组织把他们连接起来,形成较为紧密的社会关系,平常相互联系,相信情况会乐观得多。很多空巢老人患有这样那样的病痛,在家休养很大意义上等于无力继续治疗,他们缺的是专业的护理及医疗建议。在经济条件拮据的情况下,社区机构、民间组织的递补作用,无疑相当重要。

  老人辛苦一辈子,孤独离开人世是十分凄凉的。多数子女都希望能抓紧时间在父母身旁尽孝,但如果这一愿望无法立刻达成,又能通过什么办法不断接近这一目标呢?让每个家庭都能找到适合自身情况的解决方案,应是我们共同努力的目标。林坤

【编辑:孙静波】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