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有人刻意热捧“新清明上河图”

2014年11月27日 10:45 来源:福州晚报 参与互动(0)

  “我们应该多一些理性思考和人文关怀,别让一些非主流的作品占据了市场,而应该让后人看到更真实的、充满正能量的‘新清明上河图’”

  “新清明上河图”近来在网上广为传播,它用“我爸是李刚”、“城管打人”、“征爹求包养”等剧情,取代了汴河两岸的自然风光和繁荣集市。创作者戴翔表示,他并非有意拼接社会黑暗面,而是想以这种方式引发思考并推动社会进步。从艺术的角度来看,“新清明上河图”或许有值得称道的地方,但这种创作手法不值得推崇。

  对这种凸显社会阴暗的非主流艺术创作,我们可以持包容心态,因为社会主义文艺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毕竟现在是一个开放的时代,艺术创作可以有多元的视角与表达。只要不违反法律法规,每个创作者都有权通过作品表达自己对社会的看法。

  然而,现在一些人对这幅画满是赞美之词,当然他们并不在意“新清明上河图”的艺术水平,更关注的却是这幅画题材所表现的社会阴暗面,并像打了鸡血一样兴奋。“电老虎,水老虎呢”、“应画上贪官出逃的景象”,“缺少喜迎油价上涨的场景”等等留言充斥着网络。连境外敌对势力也借此炒作,称“当年的清明上河图是表现当年的繁荣市井景象”,而“新的清明上河图”在表达一个“更真实的中国”。大部分人是正常闹骚式的调侃,但不能排除有人在刻意吹捧“清明上河图”。

  “新清明上河图”集中反映了现实的某些阴暗面,尽管是为了警醒世人,但是这些阴暗面在网上被放大,被某些人借此攻击我们的国家、政府和社会主义制度,这早已背离作者本意。如今,多数主流的声音也不赞成艺术作品用这种手法哗众取宠。艺术作品在选取题材时也应考虑对社会的影响,如果都以曝光阴暗为卖点,文艺作品充盈的都是负能量,对社会百害而无一利。

  “新清明上河图”并不能反映当下真实的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极大丰富,农民如今种地不仅不交税还补钱。看待当今的中国不能“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比如,看中国高铁,不是看中国建成了全世界最先进、里程最长的高铁,而只看到“7· 23”动车事故。中国既有欣欣向荣的一面,也存在诸多社会问题。但我们应该多一些理性思考和人文关怀,别让一些非主流的作品占据了市场,而应该让后人看到更真实的、充满正能量的“新清明上河图”。王德华(网络舆情分析师)

【编辑:孙静波】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