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安徽试点先住院后付费 媒体:政策上行面临挑战

2014年11月27日 16:21 来源:合肥晚报 参与互动(0)

  住院不用交押金,住院过程中欠费了也不会中断治疗,出院还没凑够费用可以分期付款。记者昨日从安徽省卫生计生委获悉,我省将从12月起试点开启“先住院后付费”诊疗模式,将县级公立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住院的参合农民、“三无”人员、需紧急救治的患者,都纳入服务范围。

  便利

  不用先交钱就可以住院

  可以享受到“先住院后付费”的人群有:在县级公立医院和乡镇卫生院住院的参合农民、“三无”人员以及需紧急救治的患者。至于哪些医疗机构和科室将“尝鲜”试点,则将由各地确定。此外,我省还鼓励市级以上医疗机构积极开展“先住院后付费”试点。

  今年12月至2015年3月,我省每个县(市、区)至少要在1所县级公立医院(可选择适宜科室和病种)、2-3所乡镇卫生院开展试点。4月开始,各县(市、区)将及时总结评估,完善实施方案及措施,并在试点县级公立医院全面推行,在乡镇卫生院逐步扩大试点范围。省卫生计生委将在总结各地试点经验的基础上,适时在全省推开。

  “从‘先交钱后诊疗’到‘先诊疗后结算’,虽然只是顺序的改变,但是对于医院来说却是革命性的。”在省卫生计生委政策法规处副处长郭德春看来,这是对病人的尊重和信任,有助于改善医患关系和建立社会诚信体系,亦能吸引群众在基层就医,缓解“看病难”、“看病贵”。

  郭德春介绍,“先看病后付费”将实现住院费用“可预交、可透支、可延付”。患者可自愿与医疗机构商定费用支付方式,按约定及时结算。

  针对即将开展的“先看病后付费”,我省各地将依托信息化技术手段,建立诚信机制,将“先看病后付费”的服务对象纳入管理。对恶意拖欠住院费用的,形成不良诚信记录,不再享受该项服务的优惠政策,并通过法律途径解决。

  据郭德春介绍,我省铜陵、阜阳等地此前已经开展了“先住院后付费”诊疗服务,在大大方便参合人员、特困人员、三无人员等特殊群体的住院诊疗的同时,极少发生患者恶意欠费的事件。

  担忧

  政策上行面临诸多挑战

  自2011年下半年以来,全国已经有20多个省份进行了试点,但绝大多数是市级以下及市级的基层医院,鲜见有省级三级医院推行。不少医疗工作者对推广试点心存担忧。

  一是“先住院后付费”使入院门槛进一步降低。“会有大量基层病人涌入大医院,医院床位不够,医护人员紧缺,可能会出现大量患者没办法入院的情况,加剧看病难。”

  二是“先住院后付费”支付方式的变化,对医院资金周转能力提出考验。一旦医保资金不能及时结算支付,医院将面临较大的资金垫付压力。一位三级医院负责人表示,医院级别越高,医保报销比例却越低,医院需要垫付的金额也就越大,如此一来可能影响医院正常运转。

  三是“先住院后付费”试点推广越向上越难行。基层医疗机构医疗项目较单一,费用较低,加之报销比例高,病人逃费风险小,即使有少量欠费、逃费,在乡镇等“熟人社会”也容易追讨。但在规模大、医疗水平等级高的医院,病人来源复杂,治疗病种又多为疑难杂症,产生高额医疗费用,医院将面临较大逃费、欠费风险。

  四是为有效防控欠费、逃费风险,“先住院后付费”目前只能在医保参保人群中试点,无法惠及自费病人。

  “虽然有顾虑和担心,但便民利民的事还是要做,只有试过才知道路走不走得通。”省卫计委政策法规处副处长郭德春表示,省卫计委将在总结各地试点经验的基础上,适时在全省推开。

  机制

  多部门联动建立长效机制

  对于“先住院后付费”就诊模式,卫生部官员曾表示“倡导在有条件地区开展试点,但短期内无法全国推广”。一些医疗工作者认为,应在具备基础的地方先行推广试点,并选择合适的医疗机构、病种及对象逐步扩大试点范围,实现深度惠民。但这需要地方政府支持,协调卫生、人社、民政、财政等多部门配合,建立联动监管、结算支付、信息共享及风险补偿等长效机制。

  郭德春说,在建立医院控费、追逃措施的基础上,还可借助医保基金监控平台统计各医院欠费、逃费病人信息并建立“黑名单”,通过信息互通向各医院发出提醒。

  此外,一些医疗工作者认为,要让“先住院后付费”试点在较大范围内良性运行,需要建立便捷有效的结算支付机制,确保医保资金及时拨付。并建议向试点医院增加一定的医保预付资金,缓解医院垫资压力。记者 付艳

【编辑:叶攀】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