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云南乡村敬老院的“儿媳妇”:26年“养老”生活

2014年12月06日 14:3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云南乡村敬老院的“儿媳妇”:26年“养老”生活
图为罗明从照顾瘫痪在床的老人 李晓琳 摄
图为罗明从为敬老院的老人梳洗 李晓琳 摄

  中新网保山12月6日电 (李晓琳)6日清晨7点,笼罩在晨雾中的龙江乡敬老院亮起一束灯光,44岁的护理员罗明从正在厨房为老人们准备早餐。“有2位吃饵丝,3位吃米线,4位喝粥。”说起敬老院9名老人的饮食习惯,罗明从像家人一样熟悉。

  龙江乡敬老院位于云南省保山市龙陵县,始建于1988年5月20日,是云南保山地区成立较早的乡村敬老院之一。26年间,龙江乡敬老院共接纳32名孤寡老人,已过逝23人,现有9人居住,均为各村组的五保老人。

  在敬老院,年迈的老人们在这里度过人生中的最后时光,罗明从的青春却由此开始…

  “18岁那年,我踏进了敬老院的大门,一晃眼,26年过去了。”1988年9月,18岁的罗明从来到龙江乡敬老院工作。回忆起当天的场景,罗明从说,当时敬老院里只有2间年久失修的土砖房和10多位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她一下子懵了。“根本不懂什么护理知识,敬老院里除了院长也没有其他的工作人员,不知从何下手,一切只能靠自己慢慢摸索。”

  除了学习最基本的护理技巧,罗明从还得学习医疗保健和老年人心理抚慰等知识。“老人们各有各的脾气,要让他们认同我,让这个临时组成的大家庭和谐圆满,真不是件容易事哩。”付出总有收获,罗明从的护理工作日渐熟悉,生活中开朗乐观、工作中尽心尽责的她很快就得到了大家的认可,老人们也渐渐离不开这个经常扯着“大嗓门”说话的姑娘。

  在敬老院里,罗明从既是炊事员、服务员,又是护理员,从早到晚都在照顾别人,仿佛不知疲倦。“我身体好得很,没怎么生过病。”罗明从告诉记者,自己从小就力气大,生火做饭、下地干活都不在话下,常常还要抱起瘫痪在床的老人,为他们擦洗身体、换洗衣服。

  26年如一日,罗明从悉心照顾每位老人的起居饮食,就算是节假日也陪在老人的身边。26年,罗明从送走了23位老人,自己的双鬓也开始斑白。

  说起罗明从在敬老院的故事,院长罗顺恩来连连称赞:“去哪里找比她良心好的人呐。”罗顺恩是敬老院的第二任院长,1998年工作至今,与罗明从是16年的老同事。罗顺恩说,敬老院成立以来,领导换了一批又一批,罗明从却始终如一,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我们院里都是丧失劳动能力,生活无法自理的五保老人,一位瘫痪在床13年的老人一直是罗明从在照顾,亲生闺女也未必能做到如此啊。”

  尽管得到了身边同事和领导的一致好评,可在大多数村民眼里,罗明从的工作并不是什么体面活。“一个18岁的小姑娘就去服侍老人,整天端屎端尿,别人肯定是看不起的,村里的人不愿意跟我做朋友。”罗明从早已记不清自己哭了多少次,与多少人吵过嘴。但她却这么坚持了26年。

  “年轻的时候想要离开,特别是看到同龄人都外出打工,我也想到外面的世界闯一闯呀。”罗明从坦言,自己当初并不是特别热爱这份工作,也有过很多出走的念头,可每每要离开,看到老人们失落的神情,自己又心软了。“日子一久,我们就成了彼此的亲人,离不开了。”

  即便世俗有诸多不解,罗明从对这份事业依旧保持着一份执着。“自己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要一直走到头。”罗明从觉得自己是幸运的,丈夫、父母和公婆的支持给了她继续工作的动力。

  可说到孩子,乐观开朗的罗明从变得沉默了。罗明从说,自己不是一个称职的母亲,没有时间陪伴孩子,最难过的是耽误了孩子的教育,让儿子19岁就外出打工了。

  “儿子问我为什么要做别人看不起的事情,同学都嘲笑他,我对他说,等你长大了就会理解妈妈。”说到这,罗明从留下了眼泪。她说,身为母亲,她没有创造什么财富留给儿子,但她要用自己的行动告诉儿子,就算是最平凡的人,也该有自己的执着和坚持,这才是人生中最重要的财富。(完)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