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北京下周降温 30台尖峰锅炉保证平稳供热

2014年12月11日 14:10 来源:北京晚报 参与互动(0)

  有消息称下周北京可能会经历再一轮的降温,目前30台尖峰锅炉已经处于运行中随时“备战”。市市政市容委供热办称,已和气象部门“联动”,一旦降温立刻提高出水温度,“这次降温不必太过担心,能够保证平稳供热。”

  老热力站 被投诉次数 百位变个位

  上午9时30分,工作人员首先来到西城区的灵境胡同,先用手持测温仪器在室外的水泥地上测了一下,仪器上的读数显示地面温度只有零下9摄氏度。而一进入北京热力集团位于灵境胡同1号楼底商的热力站,一股暖烘烘的热气便扑面而来,记者身上的羽绒服立刻穿不住了。这时再测,仪器上的读数已经飙升到了32摄氏度。市市政市容委供热办的工作人员立刻解下围巾当扇子扇风,还是热得满头大汗。

  2013年,北京市热力集团对全市65处低温区的供热设施进行改造。而今年,北京市热力集团再次投入2000多万元,对全市29处冬季室温偏低地区的供热设施进行改造,解决了约1.72万用户室温偏低的问题。灵境胡同中的这个热力站就是被改造中的一个。

  热力站内,北京市热力集团创合分公司生产技术部经理徐燕表示,这是一个1990年建起来的老热力站,为附近180户居民供暖。但是,由于设备和管线老化,经常有居民反映家中暖气不热。仅2012到2013供暖季,就接到了用户的投诉110次。为此,热力站将站内原有的供热设备全部更新,供热二次管线进行了全部翻新。改造后的下一个供暖季,投诉次数锐减到了9次,而且投诉基本都集中在11月15日供热初期,原因大部分是“窝气”,把暖气中的气排掉后,投诉基本就没有了。今年则只接到了7次投诉,所有居民家中的室温全部达标。

  应对降温 气温降1℃ 水温升2℃

  在热力站粗大的管线上,一个温度计的指针正指向58摄氏度的位置。这个温度代表什么意思?徐燕从墙上拿下一张画有曲线图的表格,指点着气温曲线和二次供水温度曲线向记者解释称,比如,今天的气温是零下5摄氏度,那么这个热力站对应的二次供水温度就要达到57摄氏度,这样才能保证居民家中正常的室温。徐燕指指管线上的温度计说,58摄氏度就是现在的二次供水温度。现在的二次回水温度都能够达到48摄氏度了,居民家中的室温肯定没问题。

  如果再遇到降温怎么办?徐燕说,降温之后,会根据曲线图进一步进行调节供热温度。比如,气温如果再降1摄氏度,降到零下6摄氏度,那么二次供水温度就要提高到59摄氏度。

  民宅测温 室温基本保证19摄氏度

  从热力站走出来,上午10时,记者随同供热办的工作人员来到家住灵境胡同3号楼的吴大爷家进行测温。

  “前两年差一点,16摄氏度左右吧,最低的时候到过12摄氏度。”吴大爷上身穿着一件粗线的厚毛衣,外头套着马甲背心,面对记者的询问,笑着称“这么穿行,家里不冷”。测温人员在卧室的单人床旁边打开测温仪器,仪表盘上的数字定格在“19.7”摄氏度。工作人员称,吴大爷家的几个房间的温度不太一样,室温基本能够达到19到20摄氏度。

  市供热办 尖峰锅炉正在低温待命

  市市政市容委供热办的工作人员韩斌告诉记者,早在11月15日供暖初期,供暖热线平均每天接到投诉电话七八千通,到20日左右电话量就降到了四五百通左右,供热已经进入了平稳阶段。前不久降温时,最高一天接到电话700通左右,随即又降至正常的每天二三百通。目前供热办与气象部门已经形成了联动,一旦降温会第一时间让各锅炉房提高出水温度。全市一共有30台尖峰锅炉,基本都在低温运行中,一旦遇到降温,将提高负载。“这次降温也不必太过担心,能够保证平稳供热。”

  “一人、一站、一方案”,北京市热力集团新闻发言人张传东表示,针对不同供热区域的不同特点,每个热力站都有自己的一套方案。下周如果降温,各热力站将提高出水温度。

  张传东表示,居民不必担心,由于建筑物的散热有延滞期,并不是说外面的气温一降低,室温立刻就会同步降低,即使遇到短时间的临时降温,居民家中的室温并不会出现骤降。

  记者 张楠

【编辑:叶攀】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