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比“专车”更该叫停的是出租垄断

2015年01月08日 09:28 来源:北京青年报 参与互动(0)

  滴滴专车、一号专车、易到用车、Uber打车……去年开始,伴随各类专车软件的不断涌现,关于专车是变相黑车的质疑也越来越多。继沈阳、南京、上海等多地叫停专车业务后,近日,北京也针对私家车通过专车软件提供出租车服务的行为加大打击力度。(1月7日《北京青年报》)

  滴滴们还真是不容易,先是叫车软件被再三阻截,接着又是“专车”业务频频设障,看来互联网力量和创新力量,也并不是“一出生就风华正茂”。如果创新力量发力在新生领域,有可能再造一个“阿里”;如果是在一个形成既得利益的市场,则是命运多舛、前途难测。

  有关方面叫停“专车软件”的理由之一是按章办事,认为按照有关规定,“专车”业务属于未取得运营资格擅自从事非法运营。再不合理的制度依然是制度,只是人们想问,为什么要让不合理制度存在呢?

  真正的良法,应该适应时代形势,顺应大众意愿。可在出租车管理上,除了出租车公司这样的既得利益者,有几个人站出来喊好?现行的出租车市场,是一种变相的垄断市场。时代发展到今天,依然通过市场配额来调节市场,出租车公司靠垄断车牌就可以轻松赚钱,这样的市场机制具有合理性吗?而且,这几年出行需求呈现暴涨趋势,可很多城市的出租车配额几乎没有增长。

  诚然,作为一个新生事物,“专车”有其局限性。能在不足中发展,对应的正是当前十分突出的“打车难”。换而言之,如果打车不是那么难,乘客怎么会选择“问题重重”的“专车”?

  一方面喊要激发市场力量,尊重市场力量,另一方面却在某些领域排斥市场力量,这难道不是一种“双重人格”吗?只是背后站着利益主导。比“专车”更该叫停的是出租垄断,现在是到了反思出租车市场管理机制的时候了。即便不能一下子放开个体经营,也应该好好论证一下,现有的出租车配额需不需要调整。回头来看,“专车”是市场力量的产物,何尝不是市场问题的产物。(乔杉)

【编辑:和星晨】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