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官员要习惯生活在放大镜下

2015年01月08日 09:34 来源:扬子晚报 参与互动(0)

  其实我个人觉得石嘉兴的解释大体靠谱。从生活经验的角度看,标价万元的羽绒服实在算不上奢侈品。一来,现在商品的价格一般都虚高,实际购买的价格往往只是标价的几折,从国外购买可能确实更便宜。二来,羽绒服属于耐用消费品,通常都会穿个几年,人们也倾向于购买价格较高质量较好的,几千元一件一般家庭也都消费得起。

  但尽管如此,我也不认为网友的质疑有什么错。从周久耕到杨达才,从“手表哥”到“皮带哥”,官员因穿衣戴帽甚至言行举止的反常与失当,而被网友“人肉”最终落马的案例并不在少数,并且成功率颇高,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已经成为一种非常有效的反腐路径。在这种现实之下,网友格外关注官员在公共场合的穿着,分析一件衣服的价格,进而对官员的清廉性提出质疑,其实是很正常的舆论监督。

  如果说我们不必对官员穿一件价值万元的羽绒服而大惊小怪,那么我们同样可以说,官员不必对网友的质疑感到委屈。原因很简单,谁让你是官员呢?官员的隐私权范围小于普通民众,这大概算是最基本的政治常识了。对普通民众而言,穿多少钱的衣服属于隐私,外人管不着,但对官员来说,这就算是隐私,理应受到民意的监督。当然这里有一个特殊的原因,就是我们现在还没有正式实行官员财产申报制度,官员的日常消费与其掌握的权力往往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这就更有监督的必要了。

  一句话,官员群体要逐渐习惯生活在放大镜下,心平气和地接受民众的评头论足。这既是身为官员必须付出的身份代价,也是权力监督的必然要求。换句话说,民众指出质疑,官员接受监督,本就是为官常态,甚至应该成为官员的一种生活方式。官员为何动辄得咎?官民之间为何有对立情绪?一件很多人都买得起的万元羽绒服为何会引发一起公共事件?不是因为其他,就是因为距离太远,监督太少,两个群体之间缺乏必要的信任与理解。多一些这样的质疑与解释,多一些这样的互动与沟通,才能打破官员的神秘感,拉近与民众的心理距离,相互才能以更正常的心态看待对方。 (云南 吴龙贵)

【编辑:孙静波】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