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自来水中的氯致癌? 2014年十大生活谣言在京发布

2015年01月13日 18:5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网北京1月13日电(记者 杜燕)“自来水中的氯可致癌”、“木耳、猪血等是清肺食物”?今天,北京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首都互联网协会指导北京地区网站联合辟谣平台与百度知道发布《2014年十大生活谣言》,让民众破除谣言、开启更理性的生活。

  今天公布的十大生活谣言是:

  1.白皮鸡蛋更有营养(搜索人次:1096万)

  谣言:白皮鸡蛋更有营养。

  真相:从鸡蛋的形成过程来看,蛋壳形成于最后一道工序,在蛋壳颜色形成前,蛋里面的物质都形成了。所以,蛋壳的颜色并不会直接影响鸡蛋的营养成分。

  2.木耳、猪血等是清肺食物(搜索人次:829万)

  谣言:雾霾严重,有些食物可以“清肺”,最常见的如木耳和猪血。

  真相:雾霾颗粒物是进入呼吸系统产生危害的,而木耳、猪血等各种动物血制品则进入消化系统,在肠道中通过膳食纤维吸附一些有害物质。两者各走各的路,都没有机会碰面,更不用谈“清肺”了。

  3.自来水中的氯可致癌(搜索人次:650万)

  谣言:蒸煮食物时,自来水中的氯经过加热会包覆在食物上,食用致癌,因而要打开锅盖把水烧开再蒸煮食物。

  真相:加氯是目前最常用的,且安全性很高的自来水灭菌手段。如果硬要把自来水中的氯纳入所谓的致癌物行列,那么有一条可以参考: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在“致癌分类”中,把氯归入“第三类”——与咖啡因同级。

  4.秋葵是“神药”(搜索人次:647万)

  谣言:秋葵能治糖尿病,还是“植物伟哥”,是“神药”。

  真相:秋葵的营养成分并不出众,VC含量不如小青菜,VE含量低于菠菜,烟酸比不上各种豆类。除了口感特别,不能指望它成为“神药”。

  5.毒豆芽“五毒俱全”(搜索人次:535万)

  谣言:“毒豆芽”中掺入了“AB粉”、“无根粉”、“激素”等物质,使得豆芽“五毒俱全”——致癌、致畸、致儿童早熟,等等。

  真相:报道中所说的“AB粉”、“无根粉”都属于植物激素,或称植物生长调节物质。这些成分都是植物自身能产生的激素的类似物,能对植物生长发育进行调节,保证稳产增产。植物激素无法对人体起作用。“AB粉”、“无根粉”也都属于合法的植物生长调节剂。

  6.富氧水是“补氧神水”(搜索人次:491万)

  谣言:喝了富氧水,“即可通过消化道粘膜渗透方式吸收水中的高浓度氧气,达到高效、简便、无毒副作用的补氧”,堪称“神水”。

  真相:且不说被鼓入水中的氧气会随着开瓶盖等动作跑掉许多,单就常识来说,喝水是为了补充水分,呼吸才是为了吸收氧气,人体不能通过消化道吸收氧气。宣传中所说的“神效”没有科学依据,甚至不利于身体健康。

  7.水果酵素排毒养颜(搜索人次:488万)

  谣言:水果酵素可以排毒、减肥、养颜。

  真相:“水果酵素”本质上就是一种自然发酵制品,成分组成和酸菜汁或酒酿没有本质差异,其宣称的种种“功效”都是无稽之谈。不仅如此,由于自然发酵不易控制,容易造成杂菌污染产生毒素,生成其他有害物质。

  8.吃梨抗癌(搜索人次:372万)

  谣言:吃烧烤之后吃梨可以预防癌症,喝加热的梨汁效果更好。

  真相:对于经常大吃大喝的现代人,如果有这样既亏不了嘴又纯天然的排毒神器当然再好不过了,不过这仅仅是美好的推测,还没有听说过守着梨园的梨农就不会得癌症。

  9.湿纸巾有毒(搜索人次:366万)

  谣言:湿纸巾中的丙二醇、苯扎氯铵等成分有害健康。丙二醇是一种容易渗透到皮肤中的石油化工溶剂,对身体危害极大。

  真相:事实上,丙二醇具有吸湿、润滑和一定的抗菌效果,在食品、化妆品、药物和日用品上都有广泛应用。苯扎氯铵,是一种常见的表面活性剂,具有更强的抗菌作用,创可贴中就含有苯扎氯铵。在正常情况下,湿纸巾可以放心使用。

  10.手机辐射烫伤皮肤(搜索人次:341万)

  谣言:一位女士打电话时侧脸被烫伤,是手机辐射所致。

  真相:其实,“低温烫伤”才是主谋。手机在连续工作1小时左右温度普遍可达到40℃以上,一些机型的温度更可高达近50℃,已经超过了低温烫伤的安全阈值。电子产品的辐射一般都在安全范围内。

  北京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首都互联网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回顾这些“经典”谣言,不难发现它们在生活中强大的渗透力。而不少谣言在传播过程中都附有言之凿凿的“科学解释”,人们往往因为缺乏相关方面的专业知识,对这些看似很有道理的“生活常识”缺乏抵抗力,“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负责人指出,破除谣言需要全体网民、全社会共同努力,下一步,将指导属地互联网企业,发挥网络传播优势,提高平台辟谣能力,邀请权威机构、专业人员积极参与打击网上谣言信息,共同推进网络空间清朗起来。(完)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