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白皮书不是回应“吹黑哨”的最佳选择

2015年01月29日 11:33 来源:燕赵晚报  参与互动()

  国家工商总局首度披露了2014年《关于对阿里巴巴集团进行行政指导工作情况的白皮书》,白皮书指出阿里系网络交易平台存在主体准入把关不严、对商品信息审查不力、销售行为管理混乱、信用评价存有缺陷、内部工作人员管控不严等5大突出问题,并对阿里巴巴集团提出相关工作要求。(1月28日人民网)

  国家工商总局之所以选择此时披露白皮书,很大程度上缘于1月27日淘宝官方微博针对国家工商总局1月23日公布的《2014年下半年网络交易商品定向监测结果》中,有关“淘宝网正品率最低、仅为37.25%”的内容,主要从样本数据、统计范围、抽检程序三个方面进行质疑,并直指国家工商总局网络监管司及其某负责人在网购商品抽检和报告中“吹黑哨”。

  国家工商总局不是高高在上,而是通过白皮书与行政相对人平等对话,值得肯定。尽管如此,白皮书仍然并非国家工商总局回应“吹黑哨”指责的最佳选择。国家工商总局网监司对阿里巴巴集团进行行政指导的时间是“2014年7月16日”,而且“为了不影响阿里系上市前的工作进展,该(行政指导)座谈会以内部封闭的形式进行”。如果白皮书的内容不能公开,那就应当一直秘而不宣;现在既然公开了,当初为什么不及时发布?电商平台的特性,决定了网络抽检的必要性;而工商部门的网络执法,也应当尊重网店对抽检结果提出异议和申请复检的权利。因此,淘宝网质疑国家工商总局的最核心问题是抽检程序失当。但白皮书对此并没有进行任何回应。

  国家工商总局进行过的“行政指导”肯定不在少数。但唯独公布“不太听话”的阿里巴巴集团的行政指导工作情况白皮书,不仅会让行政相对人产生不公平感、让公众对国家工商总局在监管中能否“把一碗水端平”也产生怀疑。在严格执法、严厉打击淘宝网假冒伪劣商品的同时,国家工商总局承认工作程序上有失当,或许不失为更好的选择。□瞿玉杰(湖北襄阳)

【编辑:孙静波】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