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春晚再见老面孔该喜还是该忧

2015年01月29日 14:17 来源:长沙晚报  参与互动()

  据《长沙晚报》前日报道,央视羊年春晚语言类节目举行终审。自1986年第一次登上央视春晚舞台起,从来没有缺席过央视春晚的著名相声演员冯巩,称得上是名副其实的春晚常青树了,如果顺利,冯巩将连上春晚30年。央视春晚作为中国收视人数最多的大型晚会,一个演员能够在此走过30年,这确实是一种莫大的成就和荣誉。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连上春晚30年”又是一件让人高兴不起来,甚至是令人担忧的事。

  笔者承认如冯巩一样的“春晚老人”,30多年来向观众奉献出了无数的经典文艺节目,给全国亿万观众送来了无限的笑声与欢乐,他们为我国文艺事业的繁荣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这些“春晚老人”的作品,并非年年都是经典,并非个个都令观众满意。尤其是时代在变,观众的口味也在变,可他们表演节目的套路却没变。这也就意味着,一些人眼里的春晚常青树,很可能也已经成了一些人眼里的春晚“钉子户”。

  前几年,网络上曾经热传一个“最不想看到的春晚十张脸”的帖子,包括赵本山、郭达、黄宏、蔡明等春晚老面孔悉数上榜。难道这仅仅是全国观众的一种喜新厌旧吗?事情恐怕没有那么简单,更多的还是因为这些演员捧上的春晚年夜饭,不符合现今观众的胃口。

  从这些演员个人得失的角度来看,跟无数梦想了一辈子都无法登上一次春晚舞台的各路艺人相比,他们无疑是成功的。但是,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在一个舞台上长盛不衰;再说,即便离开了春晚舞台,他们一样可以以评委、导演等身份为春晚做贡献,为全国观众做贡献。

  “连上春晚30年”的背后,是国内曲艺的后继乏人,是中国群众文化创新面临的困境。那么,要想寻找人才,要想创新,何不从春晚老面孔让贤开始呢?把机会让给更多年轻人、新面孔,说不定春晚又是另一番精彩。苑广阔

【编辑:孙静波】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