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打假风波后谈谈电商规矩

2015年02月02日 16:47 来源:新民晚报  参与互动()

  苏剑一

  淘宝与国家工商总局共同搅起的打假风波,日前以双方“握手言和”的方式戛然而止。阿里巴巴表示将配合政府打假,国家工商总局则称在网上挂出的会议记录并非白皮书,不具备法律效力。在两天内市值缩水330亿美元后,阿里巴巴的股价企稳回升,美国律所关于阿里巴巴向投资者隐瞒信息的指控也失去证据支撑。

  媒体和公众在围观这起打假风波时,情绪其实比较复杂:一方面,公众受网络售假之祸已久,期待监管部门这次能动真格治理多年积弊;另一方面,看到一家民营企业站出来叫板政府部门,不免担心企业会在不对等的话语博弈中吃亏。没想到阿里巴巴能再次展现强大的危机公关能力,迅速从舆论风波中全身而退。

  尽管阿里巴巴表态将配合政府打假,但可以预见的是,淘宝网平台经此风波后将迅速恢复到“假货照卖,钱照赚”的故态,甚至有可能今后更加肆无忌惮地售假——阿里巴巴巧妙地将职能部门的监督和指控打磨成了一枚闪闪发光的勋章,今后恐怕很难再有职能部门敢贸然向淘宝宣战,“店大欺客”或将成为常态。

  从维护消费者权益的立场来看,“握手言和”绝不应该是这起打假风波的句号。道理很简单,淘宝平台的售假乱象已是久治不愈的顽疾,而国家工商总局行政指导座谈的会议记录虽没有法律效力,至少也将治理网络售假的问题摆上了台面。如今问题已经摆在那里,有关各方接下来该如何处理,公众期待尽快能看到答案。

  公众期待的答案其实并不复杂,概而言之就是要给电商行业立规矩。在中国电商行业发展前期,各经营主体几乎没有或很少受到外部束缚,基本上处于一种野蛮生产的无序状态。在跑马圈地的过程中,恶性竞争、假货泛滥等问题不断累积,既践踏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又给整个电商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埋下了隐患。

  任何行业的健康发展,都离不开一套行之有效的规矩,电商行业同样如此。无论占有多少市场份额,无论是否有“背景”,任何企业都不能凌驾于行业规范之上。由谁来制定“游戏规则”?作为利益攸关方,企业当然享有一定的发言权,但不应由一家或几家企业说了算。监管部门和消费者,都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无规矩,不成方圆。电商行业此前乱象不断,正源于有些体制机制问题没有理顺,有些“游戏规则”尚未建立,有些监管制度形同虚设。这一场打假风波,已经检验出电商行业存在的很多问题,也给治理网络售假顽疾带来了新的可能。

  于企业而言,靠纵容售假的方式赚取不干净的利润,有违基本的商业伦理,即使赚再多的钱也不值得让人尊敬,如果不能改变过去那种畸形的盈利模式,以清晰的规则约束网络售假,今后迟早会遇到大麻烦;于监管部门而言,只要动真格,就没有治不了的假,监管部门应该摆正自己的位置,做规矩的执行者和维护者。

【编辑:吴涛】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