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通讯:中国雾凇第一村:繁忙的“冬闲”

2015年02月14日 12:5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社吉林2月14日电 题:中国雾凇第一村:繁忙的“冬闲”

  作者 黄杰 苍雁

  大棉袄,二棉裤,厚底的棉鞋,带毛的帽子。这些行头,在冬日里的每一天都会扮在关振儒身上。破晓的第一缕阳光照射进村庄之前,关振儒已经出门,在村里“观察”着。

  岁末隆冬,吉林省吉林市,几乎每天气温都会低至零下20摄氏度。冬日的乡村,雪原莽莽,雾凇频现。关振儒就是在观察村庄附近哪里的雾凇更饱满、更有“看头”。

  韩屯村位于吉林市乌拉街镇,毗邻著名的“雾凇岛”。丰满水电站建设后,在近百里不冻的松花江两岸形成了中国四大气象奇观之一的吉林雾凇。因韩屯村地理位置特殊,周遭江水环绕,其境内雾凇出现的次数最多,质量俱佳,故有“中国雾凇仙境第一村”之美誉。

  71岁的关振儒在韩屯村土生土长,以前一直以种地为生的他,每逢冬季“冬闲”之时,都会三五好友聚在一起“猫冬”,打扑克,唠家常,以此打发时光。

  “家里有几亩地,我和老伴一起种苞米。”关振儒说,他种了一辈子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以前的冬天,就是呆着,也没啥事。”关振儒掰着手指头算着,种地一年的收入不过3万元(人民币,下同)。

  就在前几年,“雾凇岛”被摄影爱好者发现。此后越来越多人携“长枪短炮”进驻韩屯村。“那些摄影人很喜欢雾凇,有时候在村里一呆就是20多天。”关振儒说。

  雾凇也改变了以种地为生的农民早已习惯的传统生活方式。为了接待这些摄影爱好者,韩屯村有村民开起了客栈、饭馆。

  47岁的关士君是这个村里第一批开农家乐的村民。进入冬季后,他几乎每天都早上5点半起床,早饭后便领着游客去雾凇岛码头。

  “我们家房子有400平米。忙的时候,女儿和女婿都在店里帮忙,另外还雇了3个人。”关士君说,以前家里收入加在一起,一年都不到3万元,现在一年的收入能达到20多万。

  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韩屯旅游接待呈现爆发式增长。仅一年时间,韩屯农家乐从13户发展到52户。床位由500多张增加到4000多张。2014年末到2015年初,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接待游客6万多人。当地政府将其定义为“韩屯现象”。

  吉林市龙潭区乌拉街镇党委副书记吴艳萍在采访中称,下一步韩屯村将从民俗文化和冰雪旅游两方面进行整体打造。

  韩屯村是由清朝著名的打牲乌拉总管衙门的打牲丁世代聚居而成的满族村,村中85%是满族人。

  “韩屯保留着相对完整的满族民俗,满族建筑、萨满祭司、熬鹰、满族饮食等文化遗产丰富。”吴艳萍说,如何挖掘这些民族文化,吸引游客在冬季之外也前来游玩,成为了当地政府的一项课题。

  关振儒也在作着这方面的打算,“我们一家都是满族,准备把这个小院扩建成满族三合院,将农家乐做出特色来。”(完)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