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生活好了奶奶反“不习惯” 用不惯干净茅厕

2015年02月27日 13:50 来源:齐鲁晚报  参与互动()

奶奶第一次吃撒尿牛丸,说了句“很香”,随后夹起一个想放到我嘴里。

  “大队”改名成了“村委”,可奶奶的词典里只有“大队”;堂妹学习没搞好,她劝说“你再跃跃进”,这是她那个年代的人对“加把劲”的另一种表达。从话上看,奶奶跟不上这变化,还是生活在以前的观念里。81岁的奶奶,在寿光北部的村庄里生活了一辈子,苦了大半辈子。生活好了,很多时候她却开始各种“不习惯”。

  打开一瓶腐乳

  先喝口汤品品咸不咸

  “不咸不淡”,这四个字凑在一起,读过书的人可能理解为口味正合适。也不知为何,从奶奶嘴里说出来,话就成了另一个意思。“不咸”是“盐少”,不淡是“油多”。

  听奶奶的同辈人说,她以前出了名地节俭。“以前大队发油吃,你奶奶不舍得吃,都把油攒到一个坛子里。做饭就拿着一根筷子,伸到里头蘸蘸,往锅里滴两滴,就这么着炒菜。”村里一位爷爷说。

  油水少,饭菜就没了味。为了让饭菜多些味道,只能往菜里多加盐,这样菜有了味,也更能下饭。这个事一直在我生活的村庄流传,不过,怕勾起老人家的回忆,我从未向她求证。因为,奶奶第一个孩子,就在八个月大的时候被活活饿死。

  腊月二十七我回到家时,正赶午饭。午饭时,奶奶第一次吃“撒尿牛丸”。“你尝尝,很香,比那些猪肉丸子、鸡肉丸子好吃多了。”奶奶很少对“新”食物称赞,这次是为数不多的一次。她并不知道这东西的名字,只知道是丸子,好吃而且很贵的丸子。她耳朵有些背,我没向她解释这名称的由来。

  在饭菜上,80多岁的老奶奶一点也不挑剔,逮着什么吃什么。只是她对口味要求甚高,一是对“咸”情有独钟,二是油不能放太多。打开一瓶豆腐乳,她干的第一件事就是先喝口汤品一品咸不咸。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我很难想象。

  “不淡”就是很油腻。炒菜的时候,老人家的眼瞪得溜圆,生怕倒油倒多了。这两年,奶奶又不知从何处“偷学”了几句辩解的话,“吃油多了不好,对身体也不好”。

  有冲水厕所不用

  非去“茅子”

  吃完饭,奶奶到院墙外如厕,那是她的私人领地。

  大概三年前,村里搞清洁工程,每家每户发了蹲式便器,并配备简易冲水装置。村里要求把便器安装好,以提高生活质量。验收合格后,给予每户300元的报酬,便器等材料也是免费提供的。

  “一个茅子(村里人对厕所的称呼)值当费这么大劲吗?”对于上头的安排,奶奶显然不能理解。在她看来,茅子就应该是个蝇蚊满池、恶臭扑鼻的污垢之地,如果弄得太干净了,那就不是茅子了。

  果不其然,安装好后,奶奶耍起了“脾气”,死活不认。“那么白,那么亮,比早时候我使的面盆还干净。这不行!我不使!使不要紧,得再给我弄个。”无奈,父亲在家外另建了一所带有原始风貌的茅厕,成了奶奶的专属。

  很多时候,和晚辈生活在一起,奶奶适应着我们,我们适应着她。生活在变化,可老人家的思想却还停留在从前,显然跟不上这小村庄呈现出的大形势,嘴里也就有了各种“不习惯”。但这些“不惯”也只有我们家里人才能明白。看得出,嘴上“不习惯”,其实她心里幸福满满。文/片 见习记者 李阳

【编辑:孙静波】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