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代表委员谈提升国民素质:构建崇德向善社会风气

2015年03月10日 10:15 来源:人民网  参与互动()

  中国自古是礼仪之邦,诚信知理、与人为善是中华民族引以为傲的优秀文化传统。如今,中国正处于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给社会风气带来了一定的冲击,我们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升软实力。

  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第四届全国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代表时指出,要大力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营造全社会崇德向善的浓厚氛围。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创新创造关键在人,要把亿万人民的聪明才智调动起来,并要坚持立德树人。

  近来,国人的不文明行为,屡被曝光。如何提升中国人的文明素质,引导和推动全体人民树立文明观念、争当文明公民、展示文明形象,成为不少代表委员关注的话题,他们从各自的角度给出建议。

  用书香熏陶心灵

  “书香社会”今年首次“亮相”政府工作报告。全国人大代表、云南文化产业投资控股集团公司总经理助理杨劲松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她对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特别赞同。书能让人的心静下来。要提升中国人的文明素质,提升中国人在海外的形象,倡导全民阅读十分必要。

  杨劲松说,现在的道德教育多是口号,人们听不进去,孩子也觉得单调,不生动,不喜欢。用阅读潜移默化,效果会更好。现在,大城市的图书馆不够多,中小城市和县城的图书馆更少,人们想读书,但没地方读。因此她建议,各地多建一些图书馆。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盐城市政协副主席、作曲家蒋婉求认为,今天到处都是低头族,看手机、刷微博、看微信,真正读书的人太少了。如果一个民族没有文化知识做支撑,将来无论做什么都会有局限性,厚度不够。

  蒋婉求说,她今年带来一个关于制定图书馆法的议案。欧美一些国家规定,社区方圆10公里之内一定要有一个图书馆,创造条件引导人们阅读。我们也应当建立这样的环境。同时大学里面有非常好的图书馆,应该让公众共享。

  把“礼仪名片”擦亮

  全国政协委员、现代出版社社长臧永清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文明缺失等现象是存在的,但他相信情况会渐渐变好。很多人在国外看到同胞的不文明行为时,都会很难为情。一些人出国后,表现得像暴发户,大声喧哗,随地吐痰,甚至做出其他不文明的事。要改变这种状况,需要一个过程,需要国民在接受社会文明素养教育的同时,不断加强自身文明修养,领导干部、公众人物尤其要做好表率、示范作用。

  全国政协委员、华中师范大学党委书记马敏建议,应当发扬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擦亮国人“礼仪名片”,以此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小、落细、落实”。

  马敏指出,目前社会上出现不少违反传统礼仪规范的现象,如父慈子孝蜕化成纯金钱性的抚养和赡养义务,邻里和睦蜕化成老死不相往来的“家庭孤岛”,尊师爱生蜕化成合同式的知识供给等。“一些优良的传统道德和礼俗在现代化过程中逐渐流失,如果没有全社会的重视和共同坚守,我们可能进入物质丰盈秩序井然,但精神贫瘠、文化缺失的状态。”马敏说,良好的社会环境可以促进道德和礼俗的复苏。他建议,深入挖掘古代文明礼仪的精华,结合现代文明、现代生活的特点,归纳整理行业、地域礼俗,并编制礼仪教材,让文明礼仪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家庭,成为全社会共同的遵循。

  让文化基因生根

  习近平说,要把精神文明建设贯穿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全过程、渗透社会生活各方面,特别是要让中华民族文化基因在广大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

  全国政协委员、来自河南中医学院的司富春说,在大学工作多年,他发现现在大学生中社会责任感缺失,对家庭缺乏情感关怀等现象越来越突出。“孝敬父母是最基础的道德教育。”司富春建议,以大学生作为弘扬优秀孝文化的突破口,借鉴中国传统“孝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培养大学生的孝德之心、仁爱之心,尤其是要在高校开设孝道教育的国学课程,将传统孝文化列入公选课内容,增强大学生的孝道意识。同时,大力开展以“孝爱”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引导学生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自觉在言行中体现孝爱美德。

  蒋婉求认为,文化艺术发展和创新的根本,是人才的培养。从去年开始,教育部颁布了新的文件,从中学开始,要求学生都要具有音乐和美术的基础知识,这非常好。从孩子抓起,这对提升整个国民的文化素质是一个非常有力的举措。

  蒋婉求说,欧洲一位哲学家讲过这样一句话,孩子出生以后,要给他鲜花,让他视觉上看到美;给他音乐,让他听觉上建立音的概念,这就是全方位的素质教育。记者 陈劲松 叶晓楠

【编辑:孙静波】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