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既然同呼吸,何不共努力抗霾?

2015年03月19日 10:50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

  “千里雾笼,万里尘飘”。近日,全国20多个城市连续出现重污染天气。预计3月下旬,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还将遭遇雾霾。雾霾反复来袭,人人都是受害者。防治雾霾,需要“全民总动员”,祛除置身事外的“看客”心态。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应当看到,雾霾问题与以往发展方式粗放,发展过程中对环境保护缺乏足够重视密切相关。一些地方只要“金山银山”、忽略绿水青山的发展方式,导致生态环境每况愈下。目前,我国已明确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着力提高创新驱动发展能力、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这为切实改善生态环境、防治雾霾提供了契机。

  雾霾形成并非一朝一夕,防治雾霾,当久久为功。“抗霾之战”,政府部门、企业以及每一位公民都不能置身事外、袖手旁观。对政府部门来说,明确要求、完善法规,以“壮士断腕”之势强力推进环保工作必不可少。对企业而言,着力提升创新能力、加快生产方式转变、减少污染排放尤为重要。对于公众,从小事做起、点滴做起,尽我所能减少源污染同样不可或缺。

  抗霾,决不能放任“等风吹”的“无为循环”,更不能对频繁来袭的雾霾陷入麻木,或者只在雾霾袭来时痛心疾首,雾霾消散之后就忘记长远的责任与行动。

  出行多乘公共交通、植绿护绿、节约用电、垃圾分类……行胜于言,个体的“绿色习惯”,汇聚起来就是强大的“抗霾正能量”。既然同呼吸,何不共努力?少一些“看客”心态,多一些携手并进,方能对雾霾形成坚实有力的阻击。

  消除“心肺之患”刻不容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要着力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不能手软,不能下不为例。经济“新常态”下,加快推进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同时,也应不断完善监督和惩处机制,以最严格的环保执法,辅以最广泛的公众参与,不断汇聚抗霾合力。(记者梁建强)

【编辑:刘彦领】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