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车改动真格还须官员放下身段

2015年04月02日 09:57 来源:京华时报  参与互动()

  回头看公车改革的初衷,一方面是为减轻财政负担、提高行政效率,另一方面也有整顿作风的用意。深圳相关部门的做法虽然不违规,却与公车改革精神相悖。

  3月31日,在广州举行的一个多城市参与的座谈会上,去年已启动货币化公车改革的深圳市10名与会干部竟带有8名司机。经牵头单位核实,用车符合相关规定,但“确实车比较多,不够环保”。

  此事引发关注,在于公众担心车改没落到实处,出现有干部一边拿车补一边用公车的情形。这样的话,不仅车改目标落空,还平添更多财政开支,损及政府公信。不过从核查情况看,这次参会干部有的是按规定可配有公车,有的是使用单位保留的公车或申请派车,还有一人开的是私家车,并不违规。公车改革不是一刀切地不允许干部用车,这点也有必要厘清,以免造成公众误读。

  但不是说不违规,这事就没有任何不妥。除牵头单位所说的不够环保、没有统筹安排好等问题,此举给人的观感也不佳。比如同样距离广州路程较近的惠州市,7人参会统一坐一辆车。相形之下,深圳的公车阵容就显得夸张。这背后,可能反映了车改遭遇阻力的若干原因。

  这些年来,有些地方公车改革“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还有些地方车改效果不明显,甚至出现反弹。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改革缺少动力,没有动真格。车改对象要么是领导干部,要么是公务人员,总之是拿自己开刀。要让常年坐惯了专车的领导干部放下身段,挤公交车、地铁或开私家车上班,总不是那么容易。所以,有些领导干部在车改后仍极力想保留公车,或千方百计用公车出门,倒未必是贪图车补,而是为了那点虚荣心,舍不得领导架子。深圳公车“集体出行”,也许有这方面原因。

  回头看公车改革的初衷,一方面是为减轻财政负担、提高行政效率,另一方面也有整顿作风的用意。一些地方在车改前,连科级干部都配专车,一开大会就像办车展,影响很不好。本该和百姓打成一片的干部出入动辄专车随扈,难免和民众隔了一层,变得高高在上。若没有认识到这一层,仅把公车改革理解为减少公车数量,未免失之简单化。

  就此而论,深圳相关部门的做法虽然不违规,却与公车改革精神相悖。公车改革要动真格,各级领导干部应充分认识到实质问题所在,真正放下架子,从自己做起。领导干部不违规配车,也不滥用公车,车改最难啃的骨头也就化解于无形了。当然,这还需要从制度监督上加大力度,提高车改透明度,让公众参与监督,保证公车改革措施不折不扣地得到实行。

  (特约评论员 顾昀)

【编辑:刘彦领】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