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收藏家捐赠8千件文物 政府百万奖金10年仍未兑现

2015年04月02日 18:24 来源:中国广播网  参与互动()

  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2002年,内蒙古收藏家杨鲁安曾捐赠给呼和浩特市政府8000件文物。2004年,杨鲁安与呼和浩特市政府签订协议,政府奖励杨鲁安150万元,杨先生则承诺拿出其中100万成立文化基金会,用于奖励对文博事业有突出贡献的人。

  然而,10年过去了,为成立基金会所需的材料早已准备齐全,却因政府奖励的100万元以及政府承诺匹配的另外100万迟迟没有到账,至今,基金会的事儿仍然悬而不决。杨鲁安的善举,为何至今仍然没有善果?

  距杨鲁安与市政府签订协议已经过去十多年,而杨鲁安生前所希望成立的文化基金会,至今没有成立。

  杨鲁安的女婿张智强:我们也配合文化局,把这些所有的成立基金会所需要的材料都准备齐备了以后,去年的12月份,文化局正式起草了一个申请拨付杨鲁安文化基金会的原始基金的申请,到现在还是没有结果。

  张智强说,基金会迟迟没有着落,问题就出在钱上。别说政府答应另外配套100万元了,就是当初承诺的100万奖金,现在也还没有拨付到基金会的账户上。

  张智强:当时老人不知道成立非公募基金会的原始基金不得低于200万,政府答应给这么多钱,而且开幕式剪彩的时候,还写了一个大纸片,上面写了奖励杨鲁安150万。奖励杨鲁安的剩余100万不给批复,政府匹配的那100万也没有给批复,到目前为止就是这么一个结果。

  呼和浩特市文物局一位陶姓局长也证实,成立基金会前期所需的手续已经齐备,就差钱了。

  陶局长:前期我们按照整个基金管理,成立了整个的筹备组,按照流程逐级审批,现在基本上咱们这个基金会成立的工作,基本上工作量已经完成到85%了吧。现在最后的工作就是基金落实的情况。

  早在2013年6月,中国之声就报道过杨鲁安基金会所面临的问题。杨鲁安珍藏馆的负责人成武对人民网称,2011年6月,除了杨鲁安拿出100万的政府奖金之外,呼和浩特市政府另行拨付了100万元,已经达到成立基金会所需的200万元原始资金。这笔钱一直存于呼和浩特市财政局专用账户。然而,文化局陶局长却表示,这笔钱至今尚未拨付。

  陶局长:基金100万的问题,包括那个政府补贴100万,是200万的问题,前期手续我们都已经做完了,该审批的都审批完了,现在就涉及到基金的事情了。

  记者:就是钱的事是吧?

  陶局长:钱的事儿,不存在别的问题了。现在我们文广局的报告已经报到市政府了,现在市长正在审议。政府现在正在研究,因为重大的事项,市里面要求必须召开会议由财经会去确定的,有研究。所以现在正在走这个流程,正在准备召集这个会议,确定下来以后,完了进行拨付了。

  签订包含有“成立基金会”条款的协议,至今过去十年有余。当初的捐赠者杨鲁安先生,也于2009年离世。而杨鲁安生前所希望成立公益基金会的事情,却还在研究中。就在这研究的过程中,成立基金会前期所准备的一些手续却已经过期。内蒙古自治区民间组织管理局的工作人员:

  工作人员:那得重新走一遍了,你那些东西都过期了,得重新打申请了。

  民间组织管理局的这位工作人员称,成立基金会的手续并不复杂,问题就出在申请者身上。

  记者:这个成立的话非常复杂吗?

  工作人员:不复杂,已经到什么程度你知道吧?你现在手里面这些材料已经是民政厅允许你成立了,你只要提供相应的材料,来民政厅报备,然后给你发行政许可决定书,给你发证了。就是说,现在成立不成立,都取决于你们了已经,是你们那块那个资金可能是注入不进来或者是材料填不全,这个成立不成立,这是说明你们那个地方是拖了,没积极地去办。

  杨鲁安的女婿张智强说,为了完成老人的遗愿,家属甚至提出自行筹集100万,加上政府奖金100万,只求尽快成立基金会。但张智强称,政府主管部门没有答应这一请求。

  张智强:本来这是一个好事,社会公益事业嘛,捐了那么多东西,拿出钱来,利用基金会的平台做一些慈善事业。我说你这样,政府如果匹配另外的100万有困难,那么你可以不匹配,你把奖励杨鲁安的100万转到杨鲁安文化基金会的账户,剩下的那100万我们家属来想办法筹集,他们说不行。

  热心公益的民间收藏人士,倾其毕生收藏,捐献给政府用于文化公益事业。然而,不差钱的捐赠者想要成立公益性的基金会,却碰上了差钱的事儿。政府的承诺何时才能兑现?事件进展,中国之声将持续关注。(记者肖源)

【编辑:王硕】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