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应急门槛降低反映治污力度升级

2015年04月03日 08:48 来源:北京日报  参与互动()

  仲春的北京,草长莺飞、生机勃勃,但雾霾、沙尘等不速之客接连光顾,多少让人扫兴。日前,新版《北京市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正式发布,从预警分级、强化措施、提前启动、落实责任及社会监督等多个方面进行了修改和完善,以期减少重污染对环境和市民健康的不良影响。

  对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大家并不陌生。早在2012年,北京就率先在全国推出了“1.0版”。三年来,一个显著趋势是预警启动门槛持续降低,执行标准不断加码。就拿“红色预警”来说,按照最新标准,去年本市至少会启动三次。更严的要求,意味着限行车辆、关停企业等举措实施频率将大大增加。因时而变的动态调整思路也说明,相关部门确实在花心思、动真格、出实招。曾几何时,不少城市都习惯把污染天数看作“家丑”,变着法儿地藏着掖着。此番北京自降预警标准,直面“家丑”的勇气,为百姓负责的诚意,留住“APEC蓝”的决心值得点赞。

  治理空气污染,势必需要一个艰巨的过程,需要付出一定社会成本。单双号限行的不便,关停企业的损失,转变发展方式的阵痛,联防联控的统筹……样样都不轻松。但正所谓“同呼吸,共责任”,这种成本需要全体社会成员来共同承担。或许有人对此还不以为意,觉得粗放发展欠下的账却要自己来“还”有点说不过去。殊不知,当我们穿梭城市享受交通的便捷、宅在家里享受暖气的温度、点燃爆竹享受喜庆的脆响时,令人厌恶的PM2.5都在释放。就在前天,环保部已确认北京的首要污染来源是机动车。既然都是环境的“消费者”,就理应成为污染的“埋单者”。与其光说不练,拿着雾霾编段子一笑了之,倒不如对可能出现的不便多一份理解支持,对自己的生活方式做一些调整改变。

  治理空气污染等不得,但也急不得。伦敦用半个世纪才摘掉“雾都”的帽子,洛杉矶也用了几十年才“拨霾见日”。这些案例告诉我们,空气污染是“成长的烦恼”,躲不开也逃不掉。只要耐住性子,一点一点攻克,首都“心肺之患”总有康复的一天。现在有关部门拿出了硬措施,我们当更有信心才对。回想北京城市发展建设的历程,问题挑战从未断过,正是靠着一股敢打敢拼敢于碰硬的精气神,才有了现在这个发达现代的北京城。如今,面对空气污染等这样那样的大城市病,我们还要拿出这种劲头来。

  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是首都之责。作为城市的一分子,我们都将是这一愿景的受益者,也都应是这一愿景的建设者。聚合起整个社会重视环保、投身环保的正能量,北京定会重现碧空如洗之美。(崔文佳)

【编辑:叶攀】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