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国推广节地生态殡葬 寻求传统与资源间平衡

2015年04月03日 14:44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

  2日清晨的天津塘沽渤海湾岸边,笼罩在一片蒙蒙细雨中。300余位曾参加过骨灰撒海活动的家属,从150公里外的北京再次来到这片蔚蓝海滨,共同祭奠亲人。

  在缓缓驶离岸边的船上,亲属们将手中花瓣随风撒落大海,合手祈福。陪婆婆前来祭奠未谋面公公的郑美丽说,骨灰撒海与自然融为一体,婆婆也希望百年之后和她老伴儿一样。

  北京实施骨灰海撒21年来,全市有统计的该项业务已有12651件。除此之外,骨灰堂安放、立体安葬、花坛葬、树葬、草坪葬等多种节地生态殡葬方式越来越多成为北京市民的选择。据统计,截至2014年底,北京市节地生态安葬总量为78891份。

  自上世纪90年代起,北京开始发展生态墓葬,引导公众选择传统安葬之外的多元化方式表达哀思。

  随着中国社会发展,民众观念更新,兼之传统殡葬所需土地等资源日益紧张,生态殡葬已经为更多中国人所接受。这样既减轻民众经济负担,也减轻生态环境负担,还能兼顾一定的民俗传统。

  今年,上海为选择公益节地生态葬的56位逝者家属举行集体安葬仪式,天津为使用可降解骨灰盒的171位逝者举行全免费环保安葬仪式,山西太原永安园生态葬区将举行第二届公益生态葬活动,福建福州骨灰撒海的灵骨数量和参与家属人数同比增加10%。

  25日在京发布的《殡葬绿皮书:中国殡葬事业发展报告(2014-2015)》指出,在中国大部分省份现有墓穴将在10年内用完的背景下,目前特大城市存在墓地价格虚高等问题。

  在北京这样人口集中的特大城市,土地资源稀少,墓地价格日益攀升。北京郊区的一块墓地如今价格动辄几万到十几万不等,对普通家庭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民俗学与社会发展所教授萧放说,中国人讲究“入土为安”,土葬是传统的殡葬方式,但土地资源的稀缺也让墓地价格越攀越高,社会上还因此出现了“死不起”的声音。

  根据民政部《2014中国民政统计年鉴》,截至2013年底,中国全年死亡人口达到972.8万。而《殡葬绿皮书》显示,如果按照每位逝者占用1平方米土地计算,2013年全年大约消耗1000公顷土地用于逝者安葬。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加速,实施传统土葬未来将会占用更多土地,与耕地、林地、草地等争夺空间,影响生态平衡。

  《殡葬绿皮书》主编、民政部101研究所所长李伯森表示,各级政府将生态安葬作为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改用集中安葬、节地生态安葬方式,给自然留下空间,给农业留下良田,给子孙留下家园。

  为鼓励更多人选择生态安葬,北京市目前对接受海撒骨灰的家庭补贴4000元。参加海撒活动的家庭可以6个人一起随车前往海撒地点,由政府提供包括路费、保险、环保骨灰盒、寄存、自助午餐等10项免费服务,随行的摄影师还会把经过刻录成光盘,给家属留念。

  建于1998年的北京长青园骨灰林基地,提供骨灰墙、树葬、节地葬等多种安葬形式。基地党支部书记吴亚军介绍,创建初期曾推出过只有一张A4纸大小卧碑的草坪葬,既节地又满足家属入土为安的愿望。至此已安放了约300份骨灰。

  “生态节地安葬是未来改革的方向。”北京市民政局殡葬管理处处长王琦说,“北京市近年来一直推广生态殡葬、骨灰海撒,从社会接受度看还是有效果的。希望2015年生态节地葬达到30%,2020年达到50%,避免青山白化。”

  然而,历来重视孝道的中华民族由于传统观念难以一时扭转,节地生态殡葬仍是少数人的选择。2014年北京市政府管理的15家公墓中,花坛葬、草坪葬等地下节地生态安葬方式仅占节地安葬总量的3.5%。

  此外,生态安葬配套政策不健全也影响了选择人群的扩大。例如,树葬形式中的墓地租赁期限只包括土地,而树不是土地的一部分。当树木出现问题时,家属会投诉墓园管理方,易引发纠纷。如此,客观上也会导致公墓缺乏建设生态葬积极性。

  有关的配套政策在逐步完善中。骨灰海撒活动开展多年后,为解决海葬逝者家属无处祭奠亲人的后顾之忧,2012年北京长青园骨灰林基地内海撒纪念碑启用,选择了海撒的逝者家属都可以到长青园免费祭奠追思亲人。

  萧放说,尽管生态殡葬是资源紧张大环境下的趋势性选择,但中华民族数千年的传统亦需顾及,殡葬发展应既利生态保护、又兼顾人情世故,建设好节地的自然生态墓园。

  从长远看,节地生态安葬方式亟待在中国推广。据悉,中国的墓园未来将建设得更加花园化、亲情化、绿色化,推广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殡葬方式,为后代留下更多的青山绿水。(记者林苗苗 赵琬微 刘斐)

【编辑:叶攀】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