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众专家发出北川倡议:发挥灾难性场馆社会教育功能

2015年05月08日 19:13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众专家发出北川倡议:发挥灾难性场馆社会教育功能
    “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开馆两年累计接待社会公众390万人次。图为参观者在地震遗址献花祭奠。 景富国 摄
    “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开馆两年累计接待社会公众390万人次。图为纪念馆一角。 景富国 摄

  中新网绵阳5月8日电 (杨超 景富国)7日至8日,来自全国的40余名理论、教育、地震、科普以及旅游方面知名专家齐聚北川,围绕发挥灾难性场馆社会教育功能、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议题展开深入研讨并发出《北川倡议》。

  据“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管理中心主任韩贵均介绍,开馆两年来,纪念馆累计接待社会公众390万人次,举办各类教育培训136批次、各类科普活动53批次,“已成为展示中国发展模式、发展道路、讲述中国故事的重要窗口,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开展地震科普研究及防灾减灾教育培训的重要基地。”

  围绕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教育实践日常化、具体化、体验化,使之成为全社会群体意识和共同行动的主题,与会专家学者畅所欲言,献策支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抗震救灾和重建的最根本的优势。”在两天的参观研讨后,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首席专家陶文昭表示,纪念馆要在弘扬抗震精神、讲述感恩故事、激发爱国情怀、实现强国梦想的社会教育活动中,发挥其特殊作用,鼓励并组织更多的社会公众前往这类纪念性场馆接受抗震精神和爱国主义教育。

  四川省社科院震灾研究中心首席专家南山认为,“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遗址不仅在于地震知识、避震技能的宣传与普及,而且还取决于参观者从中能否领悟到人类的合作、互助社会价值观,并转化为自己的日常行为习惯和思维模式,以增强科学广泛传播的社会心理基础。

  “观众在观展的同时,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和凝聚力,起到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作用。”四川省社科院震灾研究中心秘书长曾敏认为,展馆从民族情感和心灵纽带的角度,将抗震救灾精神和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联系起来,融入到弘扬和培育核心价值观之中,有助于崇德向善、互帮互助的道德风尚的形成。

  “我们将充分吸纳专家、学者们的建议,发挥灾难性纪念场馆的社会教育功能,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倡导者、宣传者和践行者,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提供强大的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和精神推动力。”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管理中心负责人表示说。

  在由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光明日报社主办的此次座谈会上,与会专家联合发布了《北川倡议》,倡议政府、企业、社会各界及每个公民立即行动起来,充分发挥灾难性纪念场馆的社会教育功能,生动培育和切实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全社会形成共同的价值追求。(完)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