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全国劳模劳光荣的苦辣酸甜:就想为村民多办点事

2015年05月18日 11:3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全国劳模劳光荣的苦辣酸甜:就想为村民多办点事
劳光荣 龙宣 摄

  中新网衢州5月18日电 题:全国劳模劳光荣的苦辣酸甜:就想为村民多办点事

  见习记者吴雨辰

  5月的天亮的很早,清晨6点,浙江省龙游县的贺田村已经沐浴在晨光之中,早起的村妇燃起了炊烟。在干净的村道上,一个头发花白的老人安静地走着,一边看看村里有没有垃圾,一边看看各家各户的情况。

  这个老人是全国劳模,贺田村的村支书劳光荣。这些年来,不论刮风下雨,只要他在村里,吃过早饭后,都会在村里走上一圈,看看各家有什么事情,再到办公室处理村务。20多年日复一日的工作,让这个农家汉子总结出了一条朴素的道理:“村干部的工作不仅要用脑袋想出来,更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脚走,踏踏实实地做出来。”

  中国的农村需要能人,在劳光荣的带领下,贺田村从一个“刁民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美丽乡村”。

  干了20多年的村支书,劳光荣的身子骨不如当年硬朗,花白的头发,略弯的腰身,这些年的工作几乎透支了他的精力,但只要和他说起贺田,他的眼睛里立马会放射出光芒,声音中气十足。

  他感慨万千:“人们常常说人生是酸、甜、苦、辣,但我觉得当基层干部是苦、辣、酸、甜。

  ”

  苦:临危上任“刁民”村一肩挑起村务家事

  1993年,劳光荣成为了龙游县贺田村的村支书,可谓是临危受命。当时的乡领导评价贺田村:“垃圾遍地倒,粪水满地流,苍蝇漫天飞,纯粹是一个‘刁民’村!”

  更为糟糕的是:村里偷盗成风,五六千亩的竹林几乎被砍成荒山,农户家里的果园、蔬菜也常常不翼而飞。

  一心想要把村子建设好的劳光荣一上任就召集党员商议,定要治住这股歪风邪气。当着所有人的面,劳光荣提出了他的想法:制定村规民约,以后在村里触犯了规矩,全部按照村规民约处罚。但有的村干部不以为然:“你定的规矩别人凭什么听?这么多年都解决不了,你怎么解决?”

  劳光荣只读过4年小学,但他有自己的“笨”办法。

  他到当地信用社贷款5000元,雇了一台手扶拖拉机,拉回1200斤馒头,分给全村1200人,再用剩下的钱请来了电影放映组,连放了6晚12场电影。

  馒头不白吃,电影不白看。村里人还记得,第一次分馒头时,拖拉机就停在村中央,后斗四周竖起长长的的竹板帘,才装下堆得像小山一样的馒头。正当村民排着队开心地领馒头时,劳光荣代表村两委发话了:“大家分了馒头,以后就要记牢,谁动了别人毛竹山上的一根毛竹,或者一根毛笋,都得像这次一样,给每人发一斤馒头,放12场电影,举报人的奖金也由偷盗人出。”

  拿了馒头、看了电影,事后村民再说不知道规定,不接受处罚,可就不能耍赖了。

  即便这样,偷盗现象却没有马上禁绝。村规民约下发后,贺田村一连抓到了5次偷毛竹的事件,“电影不少一场,馒头不少一个。”劳光荣联合全村人较起了真,盗伐者只好认罚。

  1999年后,村里再也没有发生过山林盗伐事件,村规民约也多次修改成了真正的“铁律”。如今的贺田村已是竹海环抱,这几年毛竹价格大幅上涨,村民卖竹的收入也大幅提高,享受到了生态红利。

  在村规执行过程中,劳光荣得罪了不少人,但他并不在意,他觉得:“基层干部要比老百姓做的更多,付出的更多,受苦受累都不算什么。”

  可未曾想,就在村里工作忙得不可开交时,劳光荣的妻子患上了严重的肝病,一边要处理村务,一边要忙着赚钱养家,其余时间都要照顾妻子,几乎24小时没有休息。苦,累,是劳光荣对那个时期的最深的回忆。

  想着家里为妻子治病已经欠了40万,再看看每月500元的工资,劳光荣一筹莫展。无奈之下,他借钱买了辆拖拉机,空闲时间跑运输挣钱。

  那时劳光荣的一天从凌晨就开始了。半夜2、3点,村里还是一片寂静,劳光荣的家却亮起了灯。其他人还沉睡在梦中时,劳光荣已经开着拖拉机驶离村口,到浙江温州和福建的交界处运货,陪着他的只有半夜的点点星光。等卸完货开回来,都已经接近正午。

  当他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村里,这家的纠纷,那家矛盾早都等着他处理。想着村支书的责任,再累也得挺着!抹一把凉水,劳光荣又在村里忙活开来。处理村务的间隙,妻子还要照料,吃饭、吃药他都得陪着。有时妻子病痛睡不着,劳光荣看在眼里,急在心头,整夜忙前忙后的照顾,根本无法入眠。

  “晚上只睡2、3个小时,只有跑长途卸货时才能趴着睡一会,真的是苦,真的是累,但我只能坚持。”说到这里,劳光荣紧锁着眉头,缓慢却坚定地说出:“我做的这些和战争时期的英雄比不值一提。作为基层干部,家庭是我的责任,但村里的事更是我的责任。”

  村里的人都对劳光荣说:你80多岁的母亲没有几根白头发,你60多岁却是满鬓花白。

  辣:为民办事却被数落挨家挨户软磨硬泡

  对于劳光荣来说,累一点、苦一点都是应该做的。但有时操劳,换来的却是村民的不理解、不同意,这让劳光荣倍感“辣”。

  “我们给村里开展工程,有些村民就是不同意,跟我们拼死拼活地吵,比什么都辣!”劳光荣回忆到。

  2008年,贺田开展“康庄工程”,当时村里连一条像样的马路都没有,村两委为了修路,好不容易向上级要来了项目资金,又筹集寓外人士的捐款,但到开工之时,却碰了钉子。

  “要占用我家的道地垟,干嘛要修?”“我家菜地要被征用,不修!”一些村民“寸土不让”,劳光荣只能带着村干部挨家挨户做工作。

  数落、埋怨都是小事,脾气暴躁的村民对着村干部是劈头盖脸的一顿骂。劳光荣听在耳中,辣在心上,但他还是忍着,等村民骂完了,继续苦口婆心地劝说。

  在软磨硬泡下,村民服软了,村里的公路修通了。几年下来贺田村顺利完成了道路硬化1.8公里,交通方便了,村里的特产能运出山了,村民赚的钱更多了,村民成为了最大的受益者。

  酸:被嘲笑是“垃圾书记”眼泪直往肚里咽

  靠山吃山,村里慢慢有钱了,村里修起了马路,村民盖起了新房。只是和当时中国大多数的农村一样,垃圾成堆,“脏乱差臭”的问题却还没解决。改善村容村貌,成了劳光荣的心头事。

  2008年,借着浙江省开展村庄整治工作,贺田村靠县里财政拨款和寓外企业家的资助,拆除了所有茅坑,修起了水泥路,沿路铺起草坪、花坛,还造了专门的污水处理池。

  村子设施漂亮了,但垃圾问题还是存在,道路上、院子里依旧垃圾成堆。劳光荣觉得,这都是治标不治本,要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必须彻底解决垃圾问题。

  2010年,劳光荣带着村干部清理了村里所有的垃圾堆,在村里设置23个垃圾投放点,给每家每户发放专门的垃圾袋,要求做到分类定时投放,还建立了垃圾袋追溯机制,设置了卫生专项评比,要求每家每户都按要求处理自己的生活垃圾,所有家禽必须圈养。

  但这祖祖辈辈的习惯改起来谈何容易,推行垃圾分类时,村两委遭遇了很大阻力,很多村民都反对,连劳光荣的亲戚都不支持。

  劳光荣的一位兄弟就住在村道旁,门前的杂物没按规定清理。村干部上门劝说碰了一鼻子灰,劳光荣一次次地做工作,兄弟照样不领情。

  “你当村干部我们只有吃亏,什么好处都没有!宅基地的钱我们要先交,搞卫生又要带头,想在村里做点工程你偏不让,跟着你这个哥哥有什么好!”听着自己亲人的数落,劳光荣心里更加难受,外人骂他可以接受,但连自家人都不理解,这里头的辛酸,没法对人说,多少个深夜,满身疲倦的他只能躲在被窝里掉眼泪。

  待到天亮,劳光荣又得抖擞精神重上战场。每天早上5点,他就带着村干部起来到村道里捡垃圾,有人嘲笑他是“垃圾书记”,但他不在乎,他只认一个死理:把事情做好,老百姓最终肯定会理解的。

  在劳光荣日渐佝偻的身影下,贺田村的垃圾越来越少,按照要求实行垃圾分类的村民越来越多,各条道路越来越干净,每个月村口的考评村民也越来越看重。

  “原来鸡鸭到处跑,包装袋随便扔,现在连嗑瓜子都会拿个袋子接着。”从前在杭州打工的黄先生告诉记者,村里比城里小区住着还舒服,是个“特别惬意”的地方。

  甜:村民齐赞特别惬意 “刁民”村变美丽乡村

  如今走进这个村民心中“特别惬意”的村庄,村道旁清澈见底的潼溪便映入眼帘,一排排的村舍错落有致,村道旁绿树成荫,村民的院子干净而祥和。走在村里的小路上,几乎看不见一点垃圾,村里的公园里,潺潺的山泉从九曲长桥下悠然穿过,走进一看,还有小鱼在溪中来回游动……

  村民叶海林指着家门口的一片荷花池对记者说:“你看多漂亮!”

  今天的贺田成了浙江“美丽乡村”的最好样板,其推行的“贺田模式”因为低成本,可复制,可持续的特点,引得前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

  带着外人参观,劳光荣的脸上始终挂着自信的微笑:“甜呢,不用老百姓说,看到这么好的环境,看到乡村在发展,这种成就感就是甜滋滋的。”

  贺田村在全国“闯”出了名气,劳光荣动起了富民的心思,他带着村民建立了游客接待服务中心,实行统一宣传营销、统一接团分客、统一服务标准、统一收费结账,让村里的农家乐秩序井然,共同创造效益。

  夏摘红提,秋采板栗,冬挖冬笋,贺田村乡村休闲游丰富多彩。青山绿水,村容村貌干净,还能吃上一顿地地道道的农家菜,游客自然是心满意足。仅去年1年,村里集体经济靠旅游就收入3万多元。

  村美了,民富了,劳光荣也老了。说起这些年为村里做的贡献,他只觉得自己做的都是“小事”。

  “我没有文化,村里没有钱,做不了大事。那我就要把村里的小事做好,管好村民,让他们不违法;保护好村里的环境,让村子更漂亮。”在他的心里,村支书不是一种职业,而是一种责任,能为村民多干点事,就是劳光荣最大的心愿。(完)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