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河南新型农民大展宏图 “泥饭碗”变“金饭碗”

2015年05月25日 16:46 来源:河南日报  参与互动()

  “泥饭碗”如何变成“金饭碗”?

  ——夏邑县新型职业农民种地调查

  在线荐稿记者博客联系记者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

  农业广播电视学校

  □本报记者 孙欣高超薛迎辉

  5月22日,夏邑县刘店集乡徐马庄村王飞的家庭农场内,一片忙碌景象。正在给梨树套袋的王飞看上去和普通农民并没有什么两样,但他却有了一个崭新的称谓——新型职业农民。

  自从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正式提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以来,我省高度重视新型职业农民(以下简称新农民)培育工作。仅2014年,我省就培育5.5万名像王飞这样的新农民。新农民与传统农民有什么区别,他们如何种地、成效几何?他们面临着怎样的机遇与困难、需要怎样的支持与引导?对此,记者走进我省国家级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试点县——夏邑县采访调查。

  新农民能种好地吗?

  “今年种植的大棚杏现在已经卖完,几个月来一直悬着的心终于可以放下了。初步估计,三个大棚得有20万元的收成。”王飞说,为了控制好大棚的温湿度,自从今年春节过后,王飞和父亲就一直没离开大棚,夜晚也是轮流值班。温度高了要降温,低了要加温。

  记者了解到,从2012年成为试点县以来,像王飞一样,夏邑共有118名农民“变身”新农民。这些新农民不仅仅是拿个证书,与传统农民的区别是:他们以从事农业生产和农业经营为职业,一年四季都在为种地忙活;他们不仅有知识、懂技术、会经营,对种地酸甜苦辣的体会也更深。

  谈起转型新农民的感受,28岁的太平镇三姓庄村的李红卫满脸自豪:“以前在北京打工,辛苦一年也挣不了多少钱,还得看别人的脸色。我返乡办起了家庭农场,流转了470亩地,现在一年纯收入至少有30多万元,‘泥饭碗’真的变成了‘金饭碗’。”

  富裕起来的新农民也带动了乡邻致富。车站集镇沈庄村党支部书记张艳军是远近闻名的食用菌种植大户,他的蓝天食用菌专业合作社,不仅解决了周边高龄农民的就业问题,还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

  蓝天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的社员黄富来高兴地说:“去年我承包了15个棚,年收入二三十万元,今年就在城里买房了。”

  由于食用菌生长需要大量稻草和牛粪,当地的稻草和牛粪已远远不能满足生产的需要。“连周边几个县的稻草都从每斤一毛九涨到四毛,牛粪现在也是按斤卖了,两毛一斤。”多位种植草菇、双孢菇的农民告诉记者。

  新农民有啥烦恼事?

  摆脱了贫困,收入高的新农民的生活让人艳羡。不过,他们也有着新的烦恼。

  农业风险大是第一件揪心事。记者采访时注意到,许多新农民都种植了不同种类的果蔬。由于市场和科技信息的不对称,新农民都遇见过“丰产”不“丰收”的现象。夏邑县王集乡集东村的赵学民就“吃过亏”:由于农产品的价格波动太大,去年他种了40亩地的茄子,等出售时不仅没挣着钱,还亏了5万多元。

  资金“瓶颈”让人犯难。王飞告诉记者,流转土地、建造温室大棚、购买种子秧苗等,都需要巨大开支。“本想着把土地抵押出去,贷些款,扩大些规模,但金融机构不认。”王飞无奈地表示,“想多种些菜,多挣些钱”的愿望最终都因土地无法抵押贷款而“落了空”。

  除了资金的烦恼,新农民还非常希望得到生产技术方面的帮助和扶持。

  毕业于四川农业大学的罗贵媛在太平镇流转土地300多亩,建成了果蔬生态园,主要发展塑料大棚种植和果树种植。这位科班出身的新农民对技术的渴望非常迫切,“学校学的和现在干的大多不是一回事儿,我盼望能尽快找到懂经营、会技术的专业人才搭把手”。

  此外,土地流转难度加大,部分村民举棋不定,不愿意在流转协议上签字,导致新农民创办的高效农业项目上不了规模;农村出现的用工难、工价高等问题,也是新农民普遍面临的新烦恼。

  培育新农民要迈多少坎?

  夏邑县新农民虽然人数不多,但已经发挥了很大的示范引领作用。如何培育更多的新农民?

  对于新农民的培育,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要通过富裕农民、提高农民、扶持农民,让农业经营有效益,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但与传统农民不同的是,新农民的角色更多的是投资者、经营者、决策者。帮助新农民解决他们所面临的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对各级政府来说是不小的考验。

  培育新农民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夏邑县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是新农民的主要培训基地,该校校长何新明告诉记者,夏邑县拥有耕地面积145万亩,农业人口108万人,是个传统的农业大县,也是个财政穷县,2014年全年的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只有5.4亿元。该县每年拿出100万元用于开展新农民培育已显得捉襟见肘。“没有相应的经费保障机制,新农民培育计划很容易出现‘雷声大、雨点小、落地难’的现象。”

  在培育资金不足的同时,夏邑县尝试转变工作思路。“我们也在探索发展新农民成为党员、村党支部书记,还鼓励新农民参选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夏邑县主管农业工作的副县长韩传勇说,“新农民不仅是致富能手,还要是奉献者、带头人,要让他们带领更多的老乡奔小康。”

  培育新农民的困难还在于,涉及培训的部门众多,如农办、扶贫办、社会劳动和社会保障、农机校、农广校等单位,由于没有一个统一的机构管理和考核,使培育缺乏监管,容易流于形式。

  如何解决“九龙治水”的现状?省农业厅科教处负责人建议:“新农民的培育,需要打破既得利益的藩篱,整合各方面资源,真正把钱花到‘刀刃’上。农民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切实提高培育的质量。”

  记者从省农业厅获悉,我省是新农民培育重点示范区,截至目前,我省共有三门峡市、漯河市两个国家级整体推进示范市和夏邑县、兰考县等30个国家级示范县(市)。今年我省将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新农民的“两新”融合、一体发展,一方面扩大新农民培育工程示范范围,另一方面实施现代青年农场主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计划。河南这个农业大省、产粮大省,培育新农民的力度将越来越大。③12

【编辑:王忠会】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