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西沙海域第二次大规模水下考古顺利结束

2015年05月25日 20:03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

  随着“中国考古1号”25日返回海南文昌清澜港,西沙群岛2015年水下考古工作顺利结束。作为西沙海域第二次大规模的水下考古活动,此次考古取得突出成果,其中珊瑚岛一号沉船遗址发掘出水37件文物,完成金银岛一号沉船遗址水下考古调查、甘泉岛遗址陆地考古调查、永乐环礁礁盘外海域物理探测调查。

  据西沙群岛2015年度水下考古队领队邓启江介绍,西沙群岛2015年度水下考古工作,由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海南省文物局共同组织开展,4月12日起航赶赴西沙永乐群岛海域开展工作,至5月25日返回文昌清澜港,海上航行及水下考古工期达40天。

  “这是继2008年西沙华光礁1号沉船遗址发掘后,西沙海域第二次大规模考古活动。”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柴晓明说,相比于田野考古,水下考古具有劳动、技术、资金密集型的特点,今年的西沙考古出动了中国首艘水下考古船“中国考古1号”,还配备3艘工作船,考古人员则来自福建、浙江、广西、海南等多个省份。

  在重点考古发掘的珊瑚岛沉船一号遗址,考古人员用木板在不到2米水深的礁盘上搭建一个工作平台,通过多种工具,将大型石构件及石像吊装出水,37件文物包括石像7尊、石板8件、石条6件、石柱础1件、石柱8件、擂钵3件、石杵3件,另外还发掘出水了瓷器碎片13件。记者日前在西沙考古工作船上看到,考古人员认真地给出水石构件进行脱盐处理,并采集附着在石像上的珊瑚标本,带回实验室进行文物病害分析,以便对出水文物进行更有针对性地保护。

  据西沙群岛2015年度水下考古队队长邓启江介绍,珊瑚岛一号沉船遗址没有发现船体,遗址以石质建筑构件为主要堆积,还发现有少量青花和白釉瓷器碎片散落在遗址表面,调查发现遗址现存大小石构件274件。根据出水的瓷片和石构件特征分析,珊瑚岛一号沉船遗址的时代为清代晚期,石构件大多数为祠堂和庙宇的建筑构件,为一艘专门运输石构件的远洋运输船。

  在甘泉岛遗址的陆地考古调查中,考古队在甘泉岛中部地势较低的平地上发现多处珊瑚石砌筑的房基,一处房基周围还发现了大量带有“台湾专卖局”、“日本麦糖株式会社”等字样的酒瓶、酱釉罐口沿等文物,在甘泉岛最大淡水井井圈上部的红砖上还发现有刻画的日本文字、人名等。

  “三沙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摸清南海水下沉船遗址的家底,能让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对探究中国历史上海外贸易的状况具有重要意义。”柴晓明说,通过对海底沉船的考古发掘、调查,可以追溯到它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船主、船货,以及码头和港口等,南海水下文物需要深入挖掘和保护。

  近年来,中国不断加大水下考古力度,已先后在西沙群岛海域发现120多处水下沉船遗址,水下文化遗存文化内涵丰富,有陶瓷器、铜钱、玻璃器、船板、碇石、石质建筑构件等,类别多样;遗存年代范围长,最早可至五代时期,晚则直至清代晚期。(记者赵叶苹)

【编辑:吴涛】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