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安徽马派皮影的非遗传承之路

2015年06月20日 08:37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社合肥6月20日电 题:安徽马派皮影的非遗传承之路

  作者 张俊

  谈及皮影,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山西皮影。然而,在安徽也有一支皮影队伍,那就是马派皮影。马派皮影是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安徽唯一的皮影戏。马飞,作为马派皮影的传人,几乎是靠着自己的力量,将皮影戏一步步保存了下来。

  马派皮影,最初起源于皖北地区,至今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在灵璧,全盛时期最多有24个皮影班子,其中马家就有4个。“那时正是皮影戏红火的时候,每个地方都想邀请我们去表演,常常一场表演结束,就要赶去下一场。”马飞说,当时皮影戏养活了整个家族,他们作为皮影艺人,也特别受尊重。

  然而历史变迁,皮影戏日益衰落,当表演不能再养家糊口时,许多人纷纷放弃了皮影艺术,皮影戏也渐渐在皖北地区消失匿迹。“即使现在,你也很难找到在坚持表演皮影戏的艺人了。”马飞表示,他至今还收藏着老一辈人传承下来的皮影道具。

  皮影戏分为雕刻、锣鼓、操练影人和唱功四个部分。而马飞从11岁开始表演皮影戏,至今已经有40年时间了,这期间他所经历的坎坷难以想象。“我曾经当过海员,做过牙医,漂流在外的我,始终放不下皮影这门艺术。”马飞感叹道,上世纪90年代,他曾经想振兴马家皮影,于是和四伯父马厚智一起,组建了一支8人皮影表演团队,6.6米的幕布放在如今也是最大的,可是入不敷出,团队坚持了一个月便宣布解散。

  这之后,马厚智务农,马飞打工。直到2011年,马派皮影申遗成功,已经40多岁的马飞来到合肥,重新拾起了皮影。“刚开始的阶段,压力真的很大,有时候连饭都吃不上。”不过,马飞心中始终怀揣着传承皮影的梦想,这让他一直坚持到现在。

  如今,马飞在合肥市城隍庙文化馆有一间自己的工作室,工作室里摆满了各类大小的皮影道具和手工艺品。白幕布、铜锣鼓、皮影箱,马飞有条不紊地收拾着他的宝贝。马飞还在整理着皮影戏的剧目《西游记》和《东游记》,将3个多小时的表演精简至30分钟以内,以方便更好地去推广。

  从今年开始,马飞已经在合肥市的一所小学和幼儿园开设了皮影课,每周他都会去给孩子们上课,教他们制作皮影和表演皮影戏。“小孩子们对于皮影很感兴趣,现在他们已经可以完整地表演《小蝌蚪找妈妈》这样的剧目。”马飞表示,非遗文化的传承需要全社会的力量,不仅是政府和非遗传人,还需要学校和社会各界的支持。

  “我的目标就是要中国人了解马派皮影,让全世界认识马派皮影,如果能做到这些,我就死而无憾了。”马飞表示,他会一直坚持,在非遗传承的道路上一直走下去。(完)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